苏州:平江历史文化区

2024-06-03 12:55:03 - 北京日报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区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区

“平江”这个名字来源于苏州古代地名。苏州在宋朝时原名“平江府”,元朝时改为“平江路”。苏州的老一辈人眼里,是先有的平江路才后有的苏州城,平江路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平江路滂河而行,只有1606米,却被称为苏州的经典水巷。早在1229年,苏州知府李寿朋就命人绘制了平江府比例尺图,并刻在一块石碑上,成为现存的最早的平江府参考地图。图中,街道小巷与地图上的古色古香的河流纵横交错,生动地展现了街道与河流平行的城市网格布局。

如今的平江历史文化区南起赣江东路,北起白塔东路,东至外环河,西至林墩路,占地约116.5公顷。历史文化区是苏州大运河沿线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迄今为止苏州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区。这里名建筑众多,其中有世界遗产建筑1座,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1座,江苏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座,苏州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6座,控制保护建筑43座,古桥16座,古牌楼2座,古井20余口。

平江历史文化区河川纵横。在苏州复杂的主要水系中,平江是最古老的水系之一胡厢使河、柳枝河、新桥河、悬桥河等纵横交错。绿柳白墙装饰的老房子错落在河岸上,生动地展现了苏州典型的建筑风格。

有河就有桥,桥是水城风光的重要地标,见证着城市的兴衰。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在他担任苏州总督时,曾写过一首诗,歌颂苏州河桥的独特风景。此外,平江历史文化区拥有全市最密集的古桥,如李桥、朱马桥、湖湘石桥、唐家桥、薛高桥等,都可以在《平江图》上一一对应。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区

平江历史文化区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弄堂,许多名人曾在此居住。多年来,这些小巷已经成为平江路的历史。

例如,以明代(1368-1644)学者王敬臣(1513-1595)的名字命名的大儒巷,包含大量的古建筑,如古昭庆寺、德邻堂吴宅、端善堂潘宅、丁宅等。这两年,大儒巷出现了各种有趣的商店,人们可以买到汉服、旗袍、丝绸和桃花坞木刻版画等,这里还有一些特色茶馆、餐馆和咖啡馆、酒吧和年轻人喜欢的精品店。此外,我们能看到花岗岩上雕刻着儒家经典语录,在这里传播儒家文化被认为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从古至今,苏州人骨子里就是浪漫的,附近小巷和街道的名字就是证据。丁香巷西起平江路,西至仓街,因盛产丁香而得名。康熙皇帝(1654-1772)在《苏州府志》中记载了这里。菉葭巷,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路,全长415米。这条小巷在《吴县志》(1912年-1949年)中有记载,康熙《志》中也提到,陆氏为苏州大姓,因此这条小巷以陆家姓氏命名。后来,在当地方言中,这个名字出现在《诗经》中的一首著名诗歌中,这为其传奇的过去增添了更多典雅的韵味。

在这里,古老的小巷不计其数。在这些胡同深处发现的古代宅邸和庭院里也能发现苏州文化的根源。牛家巷3号楼是清朝乾隆年间(1711-1799)第一位进士潘世恩的故居。房子朝北,有三个走廊和六个庭院,如今只存有四个。纱帽厅位于西侧第三庭院,木门上刻有精美的黑漆对联和印章。纱帽堂宽10米,宽11.3米,横向3间,纵向10间。大厅的两侧是一排像翅膀一样的小房间,与前门廊相连,形状就像一顶有趣的古代皇家纱帽。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区

晚清另一位学者洪钧(1839-1893)曾住在悬桥巷。故居朝南,有两条走廊和七个庭院。西走廊代表房子的主轴,东走廊装饰着祠堂、一座建筑和一座庭院。傅彩云,绰号赛金花,是洪钧的小妾,曾住在西路第五进堂楼里。

钱伯煊(1896-1986),中国著名妇科医生,曾住在悬桥巷内。他的大厅曾被用作他的诊所。钱伯煊去世后,他的后代将大部分房屋捐给了国家。如今,这里住着44户人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色古香的小巷里还住着两个名门望族,“贵潘”和“富潘”,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家庭。礼耕堂,位于平江路以东,是富潘的故居。潘祖荫,清代坦桑尼亚人,住在平江路以西。他首先担任工程部长,然后担任国务部长。潘石的后代向国家捐赠了著名的国宝,包括大金鼎和大禹鼎。

平江历史文化区的老房子,油漆斑驳、门楣陈旧,有些苍老,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正是江南优雅独特的建筑艺术的独特所在。也因为此,平江路被称为古城的缩影,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此。人们可以在河边边晒太阳,边欣赏老翁唱一曲评弹;或者边品尝美味的咖啡或茶,边观赏戴着竹帽的妇女沿河划船;可以看着眼前的美景想着过去的故事,也可以给朋友写一张明信片,或者从街头老奶奶那里买一盒美味的酱凤爪再来一壶碧螺春。

值得一提的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至今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贯穿民间的“四气和八节”。“四气”是指立春(2月2日左右)、立夏(5月5日左右)、立秋(8月7日左右)和立冬(11月7日左右。“八节”则是指财神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和春节。在这些时节,民间都会举办民俗活动,如大年初五“接路头”、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吃粽子、冬至喝冬酿酒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