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三亚,多方协作开展救助保护 搁浅鲸鱼重回大海(美丽中国)

2024-06-03 08:00:00 -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搁浅鲸鱼重回大海(美丽中国)

在海南三亚,多方协作开展救助保护 搁浅鲸鱼重回大海(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经过145天的救助,曾搁浅在海南省三亚市的鲸鱼“海棠”于5月26日重回大海。鲸鱼“海棠”被成功救治并实现野外放归的故事,是三亚有针对性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一次生动实践。

5月26日上午6时,经过145天的救助,曾搁浅在海南省三亚市的鲸鱼“海棠”重回大海。

今年1月3日清晨,一头鲸鱼被游客发现搁浅在三亚市海棠区的一处海滩。几个月来,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主管部门、公益组织、救助机构、科研专家和志愿者等多方协作,让受伤的“海棠”恢复健康,重回海洋。

搁浅鲸豚救助是世界难题,鲸鱼“海棠”的成功救助非常不易。在它的康复过程中,志愿者24小时轮班,主管部门拨付专项经费、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鲸鱼“海棠”被成功救治并实现野外放归的故事,是三亚有针对性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一次生动实践。

多方通力协作,及时转运搁浅鲸鱼

据介绍,这头鲸鱼被发现时,身体已经有1/3被埋在沙里,头部、背鳍、尾鳍、躯干有多处伤痕。

“当时,我们监测了它的呼吸频率,发现5分钟有19次,属于急促呼吸,说明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基地海昌生物保育中心负责人曹政说。

志愿者们为这头鲸鱼取名“海棠”。“海棠”被发现后不久,负责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的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蓝天救援队等多方力量赶赴现场。

“所有救援人员争分夺秒、通力合作。”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说,海昌生物保育中心的兽医先做外伤处理,蓝丝带的工作人员接来海水,将浸湿海水的浴巾盖在鲸鱼身上,避免它的身体脱水。志愿者们还用小铲子在鲸鱼身体下方挖出凹槽,扶正它侧翻的身体,避免内脏和前肢被压迫。

经专家确认,这是一头长3.6米的鲸鱼,体重达500公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救助工作最大的利好,是海昌生物保育中心就在附近,这是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挂牌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基地之一,但转运却是个难题。

这么大的体积,500公斤重,怎么转运?

海棠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霍东华立即协调,找来附近工地的推土机,并安排人员迅速采购转运鲸鱼所需物品。

“救助过程中,大家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曹政说。

当天上午11时40分,搁浅的“海棠”顺利抵达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救助人员将鲸鱼移入户外大池让其短暂补水之后,转往与大池连通的室内水池。室内水池深5米,直径5米,也是医疗救助平台。

志愿接力,搁浅鲸鱼身体状况逐渐恢复

转运到海昌生物保育中心后,救助人员迅速为“海棠”进行B超、胃镜、血液、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发现它肺部存在感染,肝、肾功能异常。兽医熊椿霖在大家帮助下,采取了灌胃、输液、护肝和消炎等紧急医疗措施。同时,有专家从外地赶来,为“海棠”制定治疗方案。

救助期间,蒲冰梅发现“海棠”无法自主漂浮,身体侧翻严重。“人们总说‘鲸鱼’,其实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侧翻会呛水,加重肺部感染。”蒲冰梅说。于是,她带领工作人员一起制作浮力装置,绑在“海棠”的胸鳍上方,辅助其漂浮。

救助搁浅鲸豚,前3天是关键,需要有人24小时在水下值守,辅助鲸鱼,让其不侧翻,能够正常漂浮。蒲冰梅迅速招募有潜水证的志愿者,潜水教练、低空飞行员、蓝天救援队成员等纷纷报名。专业人员对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后,100多名志愿者参与救助,共计500多人次。

在被救助的第三天,“海棠”可以自主进食了。第五天,尽管还需要帮助,但它已经基本可以自己漂浮。志愿者辅助为“海棠”治疗伤痕的同时,还要托着它的身体在池子里游动,避免躯体僵硬。第七天,“海棠”恢复独立游动。

“海棠”开始自主进食之后,每天需要摄入大量食物,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科从用于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保护的经费中拿出30万元,社会捐助也同步进行。

据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统计,共收到爱心款80549元。其中,三亚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和小学部的学生自发组织义卖活动,筹集1851元善款。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建立科普救助基地

5月7日,经专家组评估,鲸鱼“海棠”健康状况良好,具备野外放归条件。

根据鲸鱼的习性和活动区域,野外放归选在了距离三亚六七十海里的海域。“放归在那里,它才可能找到家,不然又在岸边打转,还会搁浅。”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鲸豚研究专家说。

5月2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鲸豚研究团队获悉,野外放归的“海棠”状态良好。

“这次之所以能成功,是多方协作的结果。”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科科长彭国益说。

据介绍,近年来,三亚有针对性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救助技能培训,依托当地现有的海洋场所、保育队伍、专业兽医,建立起科普救助基地,编织起一张强有力的救助网络。

在宣传教育普及上,三亚已经从进社区进学校,开始向水生野生动物接触的第一现场的人群推进,比如海岸派出所、海警、消防等,并对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涉海酒店工作人员普及救助技能和专业知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