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新建设成果,将全面开放共享

2023-10-13 21:41:33 - 新京报

10月13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五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果及开放共享的新进展。

自从2017年5月批复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现场,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表示,截至目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形成了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集群,引领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突破,聚人气、聚科研气的态势良好,“科学+城”的城市形态显现雏形。

北京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新建设成果,将全面开放共享

边建设边出成果,已产出200余项重要科研成果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位于怀柔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地,也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之一。六年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边建设边出成果,创造了“怀柔速度”。

细数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发展历程,自2017年批复开工,同年首批6个科技设施平台实现立项;2019年,中长期规划落地实施,全面进入建设阶段;2021年,开始向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转换过渡,匠心打造“科学+城”美好生态;2022年,29个科技设施平台土建全部完工,城市框架显现雏形;2023年,7个科技设施平台全面进入科研状态,面向全球开放运行,区域综合承载力和人才吸引力明显提升。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建设过程转化为科研过程,已累计产出重要科研成果200余项,形成重大发明专利263项。杨秀玲表示,截至目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形成了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集群,已布局三大类共37个科技设施平台项目,成为全国集聚程度最高、覆盖学科领域最广的区域之一。

聚人气聚科研气,怀柔科研人员超2万人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人气、聚科研气的态势良好。”杨秀玲提到,截至目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集聚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9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4所高校、3家新型研发机构和2家央企研发机构落地发展,在怀科研人员数量约2.3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四条”激励政策,给予专项支持,在怀工作人数超3200人。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以科学家为中心,推进高品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保障,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呈现出“科学+城”城市形态。随着京沈客专、市郊铁路怀密线和通密线3条线路已经开通,从怀柔科学城到北京市区,最快22分钟到CBD、80分钟到核心区,目前,跨怀密联络道路及重点区域内干(支)路等规划建设正在推进。

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副区长(兼)兰雄景介绍,目前,怀柔区围绕“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持续为科学中心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建设了近100万平方米的国际人才社区和雁栖小镇,为科学家提供高品质的住房保障,同时出台了保障政策,特别是打造了科学家工作室,集聚全球的科学家,为他们提供交通、教育、医疗等全方面支持。

“国之重器”开放共享,汇聚全球人才

作为全面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亲历者、实践者和思考者,杨秀玲在现场也抛出了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共享的新设想,“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立完善高水平开放创新合作机制,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

实际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开放共享上,已经有了初步实践。在已布局落地的六个“国之重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全面运行,并面向全球开放预约。目前,全国有约70家科研单位的300多名科研人员,依托该模拟装置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国际上的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英国气象局等单位开展了相关合作,未来还将为更多国际科研工作提供支撑。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汇集了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固体地球、大数据处理等内容,促进世界科学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将对这个模型进行评估和改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怀柔科学城办公室主任张木兰介绍,目前,怀柔科学城集聚了6个大科学装置30多个交叉平台和科教设施,这些大平台和大工程,离不开国内外科学家在这开展科学研究,平台也需要走出去开展合作,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

来自德国的塞巴斯蒂安·史密斯,是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科学主任,这一次来中国正是要谋求与怀柔科学城的合作。通过参观怀柔科学城新建设的综合极端条件下的科学设施,塞巴斯蒂安·史密斯对此透露了合作意向,科学设施涉及超低温度、超高压、强磁场等极端条件,在这些领域双方可以展开合作。

为支持更大的开放共享,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打造国际化的设施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设施平台面向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充分开放共享,建立完善更加公开、公平的机时申请使用制度,围绕物质、信息与智能、空间、生命、地球系统等科学领域,鼓励联合发起国际研究项目,鼓励更多海内外科学家在此开展研究。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

编辑唐峥校对李立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