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千年须弥山,讲解不只是讲物

2024-06-12 14:32:00 - 新浪新闻

  潘蓉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穿越。作为固原市须弥山景区的讲解员,沿山步行,她要把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须弥山石窟讲给全国各地的游客,让游客感受千年文化。

文化中国行 | 千年须弥山,讲解不只是讲物

日出日落、斧凿声声。须弥山石窟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开凿,按照当时的惯例,开凿石窟工匠的名字不能出现在石窟的任何一角。而能确定的是石窟开凿在质地疏松的红砂岩上,窟型以印度“支提式”中心塔柱窟为主。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重建,须弥山石窟艺术宝库现存石窟160多个,造像1000余尊,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连绵两公里的八座山峰上。千年风云,雄伟石窟屹立至今,而这些杰作的工匠们却淹没于时间的洪流中。

文化中国行 | 千年须弥山,讲解不只是讲物

骆铃声声,商贾川流。须弥山石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须弥山史料记载,盛唐时期,须弥山苍松掩映、钟声环绕、香烟袅袅,往来商贾驼队穿梭于石门关。

潘蓉并非旅游专业科班出身。大学所学专业是风力发电,毕业后她放弃本专业的就业机会跟随丈夫来到宁夏固原市,转行当起了景区讲解员。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没有专业系统学习过讲解,但是潘蓉认定,枯燥的讲解吸引不了游客,景区讲解员不仅要为游客提供详尽的讲解服务,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还承担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游客输入正确价值观的重任。

查资料、听讲座、到各地石窟观摩学习……潘蓉不停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在日常讲解过程中,遇到对石窟和壁画艺术有研究的游客,主动向其学习。

文化中国行 | 千年须弥山,讲解不只是讲物

学习越深入,潘蓉越认识到须弥山石窟的珍贵。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须弥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从艺术价值上来说,须弥山石窟展现了不同朝代的石窟风格,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其中一座石窟出现穹窿顶、一座石窟呈现中心塔柱式结构的双层甬道,这些建筑风格在其它石窟中较为少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每天与须弥山为伴,潘蓉对每一窟都情感深厚,她希望石窟的“生命”长一点、更长一点。只要有文物修复专家进山,潘蓉就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现场观看文物修复工作,向专家了解佛像、壁画的保护情况,一来二去,和专家结下了友谊,专家也愿意为潘蓉“开小灶”讲解文物修复保护知识,她也学以致用,把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讲给游客听。“这样游客也会产生保护意识,不随意触摸佛像,也算是我作为讲解员对文物保护工作尽的一点绵薄之力。”

长期的风雨侵蚀,尤其在经历海原大地震后,须弥山石窟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1984年,须弥山石窟迎来首次加固整修保护工程。近年来,须弥山石窟再次启动“全面体检”,同时45号、46号等窟“闭关治疗”。这一切,只为让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得更久远。(宁夏日报记者 乔素华 实习生 樊帆 马国军 文/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