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窦桂梅:警惕智能媒介多任务使用对儿童的身心伤害

2024-01-23 10:45:27 -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青少年网络素养问题备受关注。正在进行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教育界别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带来《亟需警惕智能媒介多任务使用对儿童带来的身心伤害,全面强化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提案。

北京市政协委员窦桂梅:警惕智能媒介多任务使用对儿童的身心伤害

在家预习复习功课时,同时使用多个媒介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刷视频;一旦遇到挫折或不满,会在网上寻找安慰;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或父母没收孩子iPad,孩子生气、赌气、进行恶作剧“报复”……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引起了窦桂梅注意。

窦桂梅向新京报记者指出,除了在慕课、在线课堂等教育平台学习外,孩子们还借助各种智能媒介,在各个网页或多媒体设备之间摇摆不定、来回切换,学界称之为“智能媒介多任务使用”。

在窦桂梅看来,小学生群体对媒介的总体感受处于认知模糊阶段,面对海量和复杂新媒体信息,缺乏有效的辨识度和评估能力,容易遭遇各种风险和挑战,缺乏应对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而“智能媒介多任务使用”造成孩子们出现三心二意、学习能力与社会情感力下降、失眠、网络成瘾等诸多问题。

“数字经济,但不能忘掉‘数字育人’,这是一个重要性、严重性与迫切性兼具的问题。”基于此,窦桂梅在提案中建议,学校首要承担育人主体责任,要在各个学科、各个活动的媒介工具使用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和指导。社会也要形成共识,让媒介素养成为衡量儿童是否在社区社会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窦桂梅建议,协同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等各方力量,创造良性的家庭学习生活媒介空间。此外她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调控力度,制定适应性法规条例,制定不同年龄的媒介素养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同其他部门成立媒介教育治理领导小组、加大内容管控、启动约谈机制,让高质量的网络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链条”。

编辑缪晨霞

校对贾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