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X严飞X刘苏里:如何思考现代化繁荣背后的代价?

2022-02-23 19:40:25 - 新京报

今年年初,新经典引进《压裂的底层》中文版。2月18日,历史学家罗新、社会学家严飞和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在北京PageOne五道口店就《压裂的底层》展开了一场对谈。

罗新X严飞X刘苏里:如何思考现代化繁荣背后的代价?

《压裂的底层》,作者: [美]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译者: 曾小楚,版本: 新经典·琥珀|文汇出版社 2022年1月

《压裂的底层》英文原名为AmityandProsperity,直译为和睦与繁荣,是故事发生的两个小镇的名字。“压裂”首先可以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指的是天然气开采的一种技术。十年前,天然气公司在和睦镇、繁荣镇这两个美国南部阿巴拉契亚的小镇上发现了可以开采的资源,于是向当地农民租用农场的土地进行开发。

主人公斯泰茜是一名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她同镇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家土地出让给天然气公司赚取报酬。而就在开采作业不久后,斯泰茜发现家里的牲畜离奇死亡,孩子患上了难治的怪病,她从此踏上了漫漫九年的维权之路,不懈地调查着这片土地上环境污染的真相,持续向美国司法系统提起诉讼。

美国记者、《纽约客》撰稿人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花费七年追踪了斯泰茜的维权之路,写就《压裂的底层》。它阐释了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永恒矛盾,揭露了美国底层民众如何在大资本和政府的夹缝间挣扎求生,描绘了工业繁荣之下美国社会的四分五裂。这本书曾获2019年普利策非虚构奖。

罗新X严飞X刘苏里:如何思考现代化繁荣背后的代价?

活动现场。

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认为《压裂的底层》讲述了一个人类步入现代化开发以来非常有普遍性的故事:“在田园牧歌般的和睦生活和由开发带来的繁荣,以及这个繁荣背后的代价之间,我们到底应该选哪个?”书中对受害者和公司两方的事实进行了呈现,对被损害的一方、代表被损害一方诉讼的律师们发出的声音、损害的后果呈现得非常充分。刘苏里认为“尽管繁荣让我们付出一部分代价,我们不可避免地还要走向这个繁荣”。

历史学家罗新看到,书中天然气采矿区的大多数人是欢迎采矿的,因为他们只靠种地赚不到多少钱,却能在采矿中得到非常优厚的报酬。但是,是斯泰茜这样的少数人承担了新技术本身带来的黑暗的一面,罗新说:“这些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城市用电的便宜,很大程度上跟这些地区做出的牺牲有关系。”

罗新认为承担着黑暗面的少数人的诉求不能被埋没。他多次谈到《压裂的底层》扉页上引用《以赛亚书》的一句话“困苦穷乏人寻求水却没有,他们因为口舌干燥”,将其解读为上帝有时候不给你水喝,你渴死他也不管,但是他能听见你的声音,并不因为你的声音低就听不见。在罗新看来,人们在现实中能够设想的理想社会,应当是所有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的社会。

因此罗新认为,《压裂的底层》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怎么对待受到伤害的少数人”。他谈及了这本书更深远的社会意义:“承担这一面的这些人,我们能不能让他们的声音能够传达出来?我们作为局外人,他们是和我们无关的人,照理说没有我们什么事,但为什么还要关心?因为这意味着有一天你在其他事情上微弱的时候,你的声音也可能被人听到。”

罗新X严飞X刘苏里:如何思考现代化繁荣背后的代价?

活动现场。

罗新还格外关注到作者的出身:“这个作者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又出身于圣公会主教的家庭。”他认为这样一个属于美国上层社会的人能够把精力投入记录弱势人群,是非常有价值的。罗新还点出,作者的出身和书写都带有明显的自由主义者气息,“可是她报道的这些人,页岩气所在区域的人,没有自由主义者,都是保守主义者。”认为当今有以作者为代表的一部分自由主义者在力图了解支持特朗普的都是什么人,追问是什么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分裂。

社会学家严飞对书中深层揭示的美国社会的分裂深有感触:“作者在长达七年时间的记录和写作过程中,美国经历了奥巴马时代到特朗普时代的变迁,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严飞提到了2012年上映的《蝙蝠侠》中破裂的水管往上冒着蒸汽的场景,他认为,这些后工业化时代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当时的荣光现在已经变成了荒凉,反映物质世界的崩溃和社会秩序的崩塌,就连蝙蝠侠也没有办法拯救这些不断下沉或者美国梦正在破碎的这些人。

书中的斯泰茜正历经了对“美国梦”想象的破碎。她曾认为自己是和父母不同的,觉得凭着自己的善良和不懈的努力,最后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但在经历了一系列之后,斯泰茜发觉自己和她的父辈一样,没有办法往上走。“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之前觉得自己勤奋工作可以实现美国梦的一帮人发现自己距离美国梦非常遥远,从此贫困差距等导致美国进入深度分裂。人和人之间,即使有相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的理念也已经背道而驰。”严飞说。

书中记录的故事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刘苏里认为这样一个涉及律师、当事人和环保部门之间沟通、博弈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充分认识美国社会,“就像解剖一只麻雀”。作者从很多层面描绘了这把手术刀下的生活,使读者能够见微知著,从斯泰茜的个人经历里理解美国社会的动荡与分裂。

“虽然故事发生在美国小镇,但离我们并不遥远。”严飞还谈到了这样一部非虚构作品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他期待能有更多的学者就当下中国社会的变迁进行书写。严飞谈道,当下很多人文社科学者只关心宏大的命题,窝在书斋里看资料,而离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声音越来越遥远。“过去五年里非虚构类型的书籍非常火热,但大部分非虚构的作品都是翻译的,本土的写作非常少。希望能看到更多本土非虚构反思类作品,有更多学者穿越田野,在田野当中去触碰真实的声音。”

整理|杨雯

编辑|张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