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近20亿元!武清区曹子里镇“花”开海内外

2024-08-22 07:14:00 - 天津日报

绢花,又称仿真花,是人们装点美好生活的一种饰品。位于我市武清区的曹子里镇,是全国闻名的“绢花之乡”,全镇2.8万人中有1.5万余人从事绢花生产,其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年产值接近20亿元。近年来,曹子里镇主动求新求变,不仅巩固了国内市场份额,还将绢花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朵朵小绢花靠什么赢得大市场?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产业集聚 

全镇一半人口参与造“花”

8月13日,记者走进武清区曹子里镇绢花产业文化园的四季展厅,目光所及之处花团锦簇,颜色各异的玫瑰花、蝴蝶兰和杜鹃花争奇斗艳。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是人造的。

“手工制作绢花在我们这里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北京城中的达官显贵喜欢头戴绒绢花,镇里的手艺人便开立绢花作坊讨生活。”曹子里镇绢花产业文化园负责人李春林向记者介绍,改革开放后,凭着祖传的手艺,镇里的个体绢花户不断涌现,有的村甚至80%以上的人口都从事绢花加工。

“但我们的绢花产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李春林告诉记者,“个体绢花户最早是从四川、浙江购进布料,然后手工制作绢花向全国售卖。但后来,南方地区不断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绢花材质从最初的涤纶升级到橡胶颗粒,各种仿真花新品迭出,我们的手工绢花产能低、样式旧,出现了滞销。当时不少个体绢花户靠给南方企业做代工,一边学习技术,一边积累经验。”

“如今,纯手工制作的绢花已被归入艺术品范畴,市场供应量很小。消费者在市面上买到的,大多是机器生产零部件,然后人工组装的绢花。”入行近40年的曹子里镇商会会长杨成利,见证了绢花产业的潮起潮落。他说:“曹子里镇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产业集聚。”

别小瞧一朵绢花,做模具、选布料、染色、加工、定型、组装、打包、装箱……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实现。杨成利告诉记者:“这些工序在我们这儿都能找到对应的生产企业或个体户。其他地方想从零开始生产一朵绢花少说也要几个月。但在曹子里镇,打个电话,3至5天一套新模具就到了,再加上点配料,最多半个月就有成品了。”

据统计,目前曹子里镇共有绢花专业村6个、生产企业600多家,全镇2.8万人中有1.5万余人从事绢花生产,年产值接近20亿元。不仅如此,绢花产业还带动了周边不少镇村的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赶上春节供货旺季,镇上部分产能不足的企业还会把一部分订单发往河北省的企业代加工,以解燃眉之急。

年产值近20亿元!武清区曹子里镇“花”开海内外

技术升级

假花卖得比真花贵

前不久,记者来到天津德怡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德怡)的绢花生产车间,只见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十指翻飞间,一朵朵美丽精致的仿真兰花就被生产出来。

“您看这盆仿真蝴蝶兰,我们的售价是120元。现在同样款式的真花,市场才卖100元。”天津德怡负责人商宗国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假花卖得比真花贵,这背后离不开技术升级。”

前些年,受限于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很多老款绢花看上去是“一眼假”,消费者不买账。2018年,为了打开销路,商宗国想重新设计一款绢花产品。当时,蝴蝶兰卖得火,市场售价高,就成了他的首选。

“做绢花要先开模具,传统样式一般是2万元一套,但没想到仿真蝴蝶兰仅模具这一项就花了20多万元,整个产品研发成本超百万元。”商宗国告诉记者,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当时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通过自主设计图纸,巧妙运用渐变色,精心“雕琢”每一处纹理,甚至通过做旧处理,使仿真蝴蝶兰充满了自然韵味。

最让商宗国引以为傲的,是公司生产的仿真蝴蝶兰不仅看起来栩栩如生,还有直逼真花的触感与味觉。为此,他耗费两年多时间,不断探索和尝试,寻找能够赋予绢花真实手感的材质,让消费者在触摸时仿佛感受到真花的柔软与细腻。与此同时,他自主研发并调配多种香精,经过不断实验,研制出一种非常接近真花的淡雅香气,喷洒在花瓣上,香气温和沉郁,可持续两年之久,前味甜、中味纯、余味沉,远近皆可闻。

带机械臂的压花机、半自动的枝条注塑机、全自动的流水线……现如今,曹子里镇绢花制造工艺的科技含量是越来越高。质量过硬,也带动了产品销量的增长。从2021年开始,仅仿真蝴蝶兰这一款产品,每年就能为天津德怡带来超过1000万元的收入,并且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强链延链

研发市场两手抓

一句“今世簪花,来世漂亮”,道出古往今来女孩对美的追求。今年,簪花大火,这股从福建泉州“吹”向全国的非遗文化风,其实也有来自“绢花之乡”的元素。

“我们今年春节往南方发了大约价值300万元的绢花,其中杜鹃、樱花和山茶花等品种都可以用于制作簪花围。以山茶花为例,它是用涤纶材质做成,需要经过上浆、染色等多道工艺,可以做成红、粉、黄、蓝等不同颜色,香气四溢、栩栩如生。”天津东宸工艺花厂负责人苑广东如此向记者介绍。不过令他稍感遗憾的是,这批货并非由他直接卖到泉州,而是通过浙江义乌的经销商转卖的。

“不仅是内贸,外贸出口也依赖南方的经销商,这说明销售渠道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杨成利告诉记者,“渠道有短板,我们在行业内的定价权就弱。”

打破渠道瓶颈,“绢花之乡”等来了机遇。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绢花买家乐于尝试“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源头供货模式,曹子里镇上也开始出现外商的身影。

天津双奇点人造花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彪说:“对接海外客户,先得掌握英语。做出口,还得懂国际贸易规则,这些都需要学习。”2020年,李彪成立了自己的商贸公司,拓展出口业务,现在他厂里的绢花20%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出口。

“绢花产业是镇里拉动就业的支柱,也是实打实的富民产业。我们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绢花企业向上游技术研发与下游销售渠道两端拓展,延长产业链条。”曹子里镇党委书记李建向记者介绍,他们引导企业从手工制作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发展出上百个系列近千个品种;引导绢花企业进入开发园区,助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投建绢花产业文化园,集合主题展馆、电商直播、非遗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传统产业赋能。

记者手记

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路

乡镇要发展,关键靠特色。

记者在曹子里镇采访时深切地感受到,对乡镇经济而言,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过时的技术;没有低级的配套,只有落伍的思维。一朵小小的绢花,只要思维升级了、技术更新了,就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饭碗”。

当前,从曹子里镇到武清区,都在积极为“绢花之乡”如何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日前,镇里召开服务绢花产业的电商培训会,镇商会成员、33个村“一肩挑”、非遗传承人、各村经营成品花、运营电商、有意愿运营电商的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当地干部说,镇政府和企业已经达成共识,下一步,他们要主动求新求变,以绢花产业文化园平台为媒介、以发展新媒体电商为渠道,持续激发产业潜能,不断挖掘更多助力产业发展的思路途径,在大市场中打响“曹子里绢花”品牌。(记者张兆瑞)

责任编辑:焦若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