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的一次大写与展开
湖北日报评论员
长江文化艺术季即将圆满落幕。
湖北携手长江流域12个兄弟省市,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全流域唱响长江文化,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
长江文化艺术季,犹如壮美长江所流经的一个时光渡口,让人们在此间驻足,眺望大江东去、回溯千古风流,感悟长江文化持续涵养的生命力、创造力,品味以长江之名进行的一次中国精神的大写与展开。
(一)
2024年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光影璀璨,闪耀江城。当晚,长江文化艺术季正式拉开帷幕,长江流域十三省市自治区在江城武汉携手,共同弘扬长江文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
长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浓缩和凝练。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奔腾江流、旖旎风光、山水诗篇、千年文脉,长江既是实体的,又是精神的。
源于冰山雪原,归于浩浩大洋,江流所过处,有先贤大哲创造的数不清的不朽经典,有广土众民书写的千千万奋斗故事;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建立、南昌起义创立武装力量、抗日战争转战大江南北、解放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历史大事件,刻入新中国序章;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构筑绿色生态廊道,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巨龙之舞”,正为新时代添彩。
长江是母亲河。她是符号、是图腾,是集体记忆、国族认同、精神家园。长江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是我们挚爱这个伟大国家的根源之一。
长江润泽万物,见证时代的波涛潮涌。她记录了远大抱负所激发的进取意识,述说着开放姿态所展现的包容襟怀。中华民族腾跃奋争的故事,中国人民生存、创业、发展的足迹,中华文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照见于一江磅礴之水。
(二)
2024年9月24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相约长江”合唱周启动仪式音乐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精彩上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何宇欣摄)
长江文化艺术季大写了中国精神。
大写的主体,是中央国家机关和沿线地域。近两个月的时间,蔚为大观的长江文化在沿线区域你来我往中释放魅力,在百乐齐鸣中曲声悠扬,沿江各地的戏剧团、艺术团、大家名家等联手,以对长江文化的深度体验和感知,构筑了一个深情对话、共建共享的精神空间。
大写的方式,是融古今于一炉的生动表达。一把桃花扇轻摇,昆曲旋律悠扬,幕幕如诗,让人仿佛置身于桃花盛开、流水潺潺的春日。世界上最古老的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在琴台大剧院唱响,无指挥、无伴奏的原生态表达,遥接远古的回响,近承今人的倾情。武汉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间的水岸线上,楼宇、桥体、船只、码头等化作奇幻幕布,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年轻人分享对长江文化的理解与创意,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科技与文化双向奔赴。
大写的重点,是把似锦繁花送到人民心里。除了黄鹤楼主会场,国庆期间全省各地75支团队在东湖绿道等景区以及剧场、公园、社区,一起唱响长江之歌;“锦绣长江”非遗展等各种艺术展精彩纷呈,免费向公众开放;“映像长江”公益电影在全省选取近400个放映点,公益放映场次超过2000场;精品剧目闪耀舞台,名家新秀绽放风采。
观看了开幕式的网友说:“我把直播链接分享给各个微信群,让朋友们一起感受这场艺术盛宴。”参与演出的人员说:“我要把每一个音符都化作对长江的敬意和赞美。”置身浙江小百花“君霄组合”表演现场的年轻人说:“对剧,回味无穷,对武汉,依依不舍。”
中国精神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中国人内心世界割舍不断的厚重情结。面对长江这座悠久博大、丰厚精深的精神宝库,长江文化艺术季铺纸蘸墨、文笔纵放,以显性、可感、可体验的方式,生动性、具象化地呈现了中国精神的元素与因子。
(三)
2024年9月27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舞剧《李白》在武汉洪山礼堂火热上演,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何宇欣摄)
长江文化艺术季展开了中国精神。
这是一脉相传的展开。唐代“画圣”吴道子,曾沿长江跋涉,一日绘就三百里风光;“新象长江”美术作品展,展现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鲜活文化和民俗风情,当代艺术家绘就一幅新时代的长江精神图谱。“诗圣”杜甫一生写就的诗篇,有400多首写于长江三峡;“遇见长江”文学周,长江流域沿线城市文联和作协的众多嘉宾与知名作家,以长江为纽带,共探“文学长江”的传承与创新之道。
这是返本开新的展开。新时代以来,许许多多的艺术门类都把聚光灯打向长江,写长江、画长江、拍长江、演长江,无数人从中感受这条大动脉与国本、国运的息息相通,与中华民族的休戚相关。长江文化艺术季,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进一步把长江作为一个集体记忆符号加以推介,在丰富多元的表达中传播了长江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这是文化自信的展开。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启动;2023年7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江苏登记收录长江江苏段文旅资源单体100多万个,四川进一步彰显巴蜀文化,湖北致力于打造一批“国家展厅”“长江客厅”……党和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重大谋划、具体行动,护文明如潮,促弦歌浩荡。长江文化艺术季,以“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为主题,把长江文化这个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放进了一个大展台、大平台、大舞台,为推动文化创新、涵养文化自信写下又一个鲜活注脚。
一位作家说:“长江万里,最伟大的业绩是将万水千山化为共同能量。”诚然如是。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长江之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长江之广;“大江东去,浪淘尽”,是长江之豪;“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是长江之阔。从长江看中国,从长江文化品中国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四)
2024年10月25日,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重要内容之一的“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体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
长江文化艺术季对中国精神的大写与展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特殊的声响和色彩。
大河,是世界文明的起源。长江以奔腾万里的气概,汇入浩瀚无边的大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动脉”。
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在“相约长江”合唱周,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用中文合唱了《黄河大合唱》及《长江之歌》;印度男歌手Avishake唱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卢森堡的闹市街头,一群游客被行云流水的武当太极深深吸引;巴黎塞纳河德比利桥上,中国少女拨弦古筝,瑞士小伙拉起大提琴,中西合璧的乐曲让人流连忘返。
交流互鉴,才能通江达海。“让世界沿着长江读懂中国”长江文化主题宣传海外推广活动,是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甫一亮相,便给海外民众带来惊喜。“我知道,那是中国衣裳。”“这群年轻人的展示非常精彩,让我对现在的中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那是悠久、开放、令人尊敬的文化。”海外民众评价的背后,蕴含这样一个道理:文化交流互鉴是滋润世界文明百花园的雨露,是各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唯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精神与中华文脉,方能“莫愁前路无知己”。
而中国精神与中华文脉,需要在一次次大写与展开中创造、创新,这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望长江,望长江文化,根本上是望向一个国家澎湃恢弘的文化气象,一个民族矢志复兴的精神图景。为此,我们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脚踏人间正道,永远笃志前行。
详见11月4日湖北日报1版>>
更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