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会计师品牌“走出去”——专访信永中和集团董事长张克
编者按:日前,财政部主管的《新理财》杂志刊发《让中国会计师品牌“走出去”——专访信永中和集团董事长张克》报道,内容聚焦信永中和集团化、一体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发展,以及致力于推动中国会计师品牌“走出去”的理想与担当。现全文转载,以期汇聚行业更大力量,坚定不移把中国会计师品牌推向世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服务行业也不例外。信永中和集团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成立的中信会计师事务所,其拥有7年与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合资的经历。历经40多年的发展,信永中和已经实现集团化、一体化管理和国际化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具有品牌影响力且具备国际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信永中和已建立了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7个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超一万人的国际化服务网络。为此,《新理财》专访了信永中和集团董事长张克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会计行业的变迁与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以及致力于推动中国会计师品牌“走出去”的理想与担当。
《新理财》:作为从业近40年的会计人,您见证了会计行业的起步和发展。您认为我国会计行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推动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张克:我是为数不多的全程经历者,所以还有些谈资。会计师这个职业,在国内可以说是因“势”而生,“势”指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前,会计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放后,外资的引入刺激了行业需求。当时的“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国独资企业的落地,催生出合并报表、交易、投资等多种服务,也促进了中国会计行业的普及与发展。因此,起初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于“三资”企业,并不服务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妄谈资本市场了。
从这个背景下回顾行业发展,它是先有“所”,后有“师”,再有“规”。一般的行业是先定规矩,再有机构,而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则不同,先有事务所开始执业、出报告,而后才有“注册会计师”的称谓。于是一些退休的、有20多年会计经验的老先生们通过认证成了注册会计师,记得当时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第一号到第十号都在中信会计师事务所。但第一批会计机构都不叫会计师事务所,直到1986年10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规定所有从事此类业务的机构统一命名为“会计师事务所”。
199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1995年宣布“两会”联合,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合并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9年政府推动脱钩改制,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前,所有的会计师都是“在编”的。也正因如此,才出现国内几千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展的格局,才使得中国的会计师行业迸发出现在的活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积极推进“两上”,即上规模、上水平,再加上后期做大做强、“走出去”以及特殊普通合伙改制等一系列政府的推动,至此,这便是中国会计行业整体发展的大致过程。
中国的会计行业能拥有现在这种规模和成就,我认为,大体上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催生注册会计师这个职业,包括上市、外资引进、国企改革以及市场交易的复杂化等,都是催生和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
第二是规则制订。谈到外资引进便需要国际交流合作,便需要有大家能辨识的通用语言,这也是1992年国家开始推动会计准则的变革,花了十多年时间完成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原因。
第三是经济发展。会计行业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会计师队伍的规模、水平与各地经济发展成正比。世界上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多集中在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发达导致业务开始多元化,交易、收购、兼并等复杂任务对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会计师的队伍迅速成长,这便是“时势造英雄”。
第四是中国特色。与国外自律组织不同,中国财政部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力量是非常强的,推动着整个行业大跨步向前走。
《新理财》:您讲述了中国会计行业的历史变迁,您认为目前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哪些问题?信永中和又是如何应对这些难题的?
张克: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是一支拥有30多万人的庞大队伍,超千人规模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达几十家之多。但喜中有忧的是,中国很多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内部机制不成熟。合伙人机制、内部的管理体系、风控系统、信息系统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庞大而不强大。受到处罚就迎风而倒,底层原因就是根基不牢、体系不稳、抗风险和抗压能力较差。这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0号)和财政部印发《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管理办法》的深层原因,提醒会计师行业要做强而不只是做大。政府积极采取强力导引,规范行业行为,指明行业导向,这也势必会引起行业的一些重大变革。所幸信永中和一直走在一体化的前端,很早就实现了政策所提出的要求。二是行业高端服务能力不足。事务所规模够大但服务却没有触及制高点,管理咨询能力普遍较弱,金融服务能力不足,这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机构的差距。三是信息化服务能力欠缺。技术储备不足,创新和更新能力较差。四是国际服务能力短缺。这也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借船出海”的原因,海内外的协调性不够,或者海外机构不能理解中国客户的某些需求。五是面对信息化浪潮,从心理到技术准备都不足,后期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对于整个会计师行业来说,人力成本是最突出的问题,这也是行业的主要成本,占全部收入的50%左右,体现了专业服务领域的特点。近年来其他领域人力成本都在成倍上涨,房租、交通费、差旅费也在增长,但会计师行业却出现收费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的情况,造成了一种财务困境,这也直接影响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甚至会导致人才流失。即使工资较高也可能会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这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强化提升员工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另外加班较多、工作较累、人员频繁交替导致服务能力降低、执业质量下滑,很多时候一检查就会出问题。行业高流失率和不稳定性使得整体行业的抗打击能力越来越差,客户满意度也开始下滑,这是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信永中和一直在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我们很难改变行业环境,但结合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作业模式的变革,信永中和希望能借此走出一条新路。简言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集约化生产改变生产状态,通过对审计工作解构重组重新确认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虽然服务行业的收费环境无法改变,但是通过上述努力可能会有效降低工作成本并提高效率,以便把财力集中投资到专业人士上。这对我们整体审计系统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至少得花费2至3年的时间,因为要分析确认哪些工作需要专业人士负责,哪些需要有经验的人干,哪些可以通过共享中心完成。一枝独秀不是真正的成功,我希望整个行业都能良性发展,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也愿意分享经验和心得。信永中和在面对大方向的问题上,得益于也受益于早期的正确决策——一体化,能够让我们集中力量去办大事。
《新理财》:当前,企业数字化浪潮来袭,您曾表示这种浪潮势不可挡,请您分析一下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意义以及对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张克:我在2015年信永中和合伙人年会上讲话的题目叫做“拥抱信息化时代”。题目一出,台下的合伙人都不太理解,那时候大家还没有这样的敏感度。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波浪潮会改变会计行业的生产模式、工作方法甚至整个社会的进程。因此我希望唤醒大家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变化,不做抵抗者。哪怕做不了“弄潮儿”,至少也得要顺势而为。
从生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渔猎时代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时代,每次都是重大的进步,都会极大影响人类生活。数字化、信息化又是一个新台阶,会深刻影响世界进程、人类生活状态和社会生产模式。具体到会计师行业,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了影响,包括使用信息系统完成工作以及远程作业等变革,传统的作业模式逐渐被颠覆,催生出一种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的新作业模式,集约化逐渐代替小生产方式。目前一些共享中心的出现,便是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产物。
目前无论是审计准则还是各种技术标准,基本都是建立在几十年前的理论体系上,也就是基于当时的技术手段或专业能力上。如果你想事无巨细地将每一笔账都查清楚,成本是巨大的。为了保证鉴证结果的可依赖性,业界的前辈们想了很多办法,如何在维持一定工作量的情况下,取得一个相对可靠的保证。审计准则里从不出现“绝对保证”的概念,对一个大企业来说,小数目的偏差不会影响报表阅读者的判断,不会影响到他的投资决策,这也是一系列审计准则及审计方法论建立的基础。
大数据和数字化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流程,原本部分抽样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资源,现在我们几乎可以瞬间取得全样本。审计程序实践操作流程需要对过程留痕,但倘若信息系统值得依赖,部分工作就不需要人工验证,需要的则是IT工程师来验证这个系统是否可靠了。
《新理财》: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除了一些硬件技术,您认为在未来,会计人还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会计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
张克:会计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观念,越有经验的人越不容易改变思想。20多年的经验使其对工作早已驾轻就熟,审计准则、会计准则也烂熟于心。因此,让他们接受新的信息化系统,接受一些打破性的、颠覆性的改变很难。但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中,最有经验的一批人才能成为合伙人。如果一个机构的领头人或核心团队没有坚定的信心推动变革,事情很难取得进展。
第二个挑战是技术,数字化的改变将传统的纸质改成了电子,现在又演变成智能系统,实质上是把过去的程序和流程都推翻再重新架构。对会计人而言,操作起来更困难些,一方面得学习技术,一方面得适应变化。
第三个挑战是投资,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考验着核心领导层的远见和魄力。我们每年在信息系统方面投入几千万元,数目是庞大的。深层的优势和原因是机制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的是财务分割机制,是各自为战的小团队机制,是做不了这样的事的。如果以收管理费维持经营兼顾资金投入,则很难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信息化和数字化,未来就很可能被淘汰。通过信息化改进系统升级,能使竞争力大幅提升,对服务质量、成本以及效率方面都有影响。
《新理财》:未来国际视野对会计人才而言意味着什么?哪些全球机遇是需要会计师行业特别关注的?
张克:拥有国际视野对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立意高才能走得远。想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必然要下更大的功夫。是否拥有国际视野决定了事务所的现状和未来,不了解行业的国际动态、发展水平和方向变化,便会盲目发展。会计师行业每隔5至8年便会出现一次大的变革,如果跟不上这种国际性变革,必然影响到事务所的管理和发展。
作为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荣誉会员,综合协会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察也可以发现,现如今会计行业的业务逐渐综合化,需求逐渐多元化,早已不是出一个审计报告便可了事的时代。竞争环境越复杂,就越要改善内部机制、提升竞争力。审计工作起的是保驾护航的作用,提升竞争力则会对整个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当客户的咨询涉及改善管理架构、提升信息系统,或者是改变工作流程以及流程再造等领域的问题时,传统的审计服务无法解决。
近年来,会计师行业变得多样化、综合化,过去会计师的三大传统行业包括审计、管理咨询和税务。而现在,评估、工程造价、信息化服务等都有所涉及,覆盖面越来越宽。因此如果不去观察世界行业的动向和变化,就会步步落后。建立咨询团队也不是一朝之功,没有3至5年的时间是建立不起来的,这是拥有国际视野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却没有几个走向世界的服务行业品牌,就是因为缺少国际视野。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经济飞速发展,预计东亚区域将会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落脚点之一。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勇气、责任和担当的人做点具有长远价值的事,能把中国的专业服务品牌推向世界。我们一直致力于让信永中和的品牌“走出去”,这件事的意义超过了信永中和本身,甚至超过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如果能把这条路走通,意义非凡。如果能建立好的架构和体系,拥有正确的理念,这条路就会继续往前走,我相信信永中和是能长远走下去的。
当然,如果能够成功,这也将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能够促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之所以我到现在的年纪还没卸任,其实就是冲着这么一点念想,别的事我都不太担心,但唯独国际化发展需要推动力,需要国际视野,需要理想和勇气。
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快14年了,在国际上也才发展了16个成员所。要让世界接受一个中国品牌并非易事。但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我觉得,人还是要有点精神追求。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