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17万亩寒地稻田尽披“黄金甲”

2024-10-13 21:01:00 - 新浪新闻

风吹稻浪穗飘香,遍地金黄收割忙。眼下,呼伦贝尔市17万亩寒地水稻喜获丰收,各地利用晴好天气,抢时间、赶进度,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呼伦贝尔:17万亩寒地稻田尽披“黄金甲”

10月12日,在呼伦贝尔农垦扎兰屯农牧场有限公司3万亩寒地水稻基地,一簇簇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稻田,大型水稻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金黄色的稻粒像一道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落入运粮车厢。

“今年引进中农粳179和鸿源19两个品种,亩产预计900斤左右。从春天育苗插秧到秋收,全部采用机械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带动周围60余户职工增收。”第六连队书记、队长栾宁介绍。

呼伦贝尔:17万亩寒地稻田尽披“黄金甲”

秋日暖阳下,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新发村水稻基地披上金色的盛装,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水稻种植户沈殿武今年种了560亩合粳21水稻品种,亩产达1260斤,总产量达到710吨。

“从10月3日到11日全部收割完毕,亩产比去年增加100多斤,预计今年收入能达20万元。”沈殿武一边用手捻着籽粒饱满的稻穗,一边盘算着收成。

呼伦贝尔地处高纬度,肥沃的黑土地滋润着水稻生长。这里的水稻颗粒饱满、米味香醇,主要品种为“呼伦贝尔冰香稻”,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曾为该稻种题词:种在冰泥中,收在秋霜后。

呼伦贝尔:17万亩寒地稻田尽披“黄金甲”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大健康的水稻种植基地,通过“旱改水”种植结构调整,解决耕地旱涝灾害等问题。水稻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统一购种、育苗、播种、收割和销售,实现水稻种植的全过程机械化、精细化、一体化格局,大大提升土地利用率、耕种效率和经济效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呼伦贝尔大地上,新农人们挥洒汗水,让寒地水稻大放光彩,书写农业提质增效新篇章。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新军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东阳欧戈 

编辑:章颖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