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云南元谋:一颗种生出“万两金”

2024-12-14 08:50:15 - 央广网

央广网楚雄12月14日消息(记者赵贝贝)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深冬的寒气并未挡住种业发展的脚步。作为“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元谋县现代种业发展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成就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元谋县,正通过一颗颗微小的种子,种出了“万两金”,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贡献着力量。

扎根土地破土而出

元谋县的种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元谋便开始了种业的探索之路。最初的玉米种子扩繁工作,是在艰苦条件下开展的,科研人员用简陋的工具,凭借对农业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信心,一步步推动了种业的起步。1973年,楚雄州种子公司在元谋县大塘子村成功展开了对玉米种子的加代扩繁,尽管条件艰苦,但这历史性的一步为元谋县未来的种业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云南元谋:一颗种生出“万两金”

时至今日,元谋县已经走过了从尝试到成功的道路。截至2023年,元谋县育繁种面积超过3.1万亩,种子产量达300万公斤,种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种业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更惠及了8000户农户,推动了农业增收、脱贫致富,户均增收达到1.7万元以上。这一切,都源于那颗埋在土地里的“种”,它不仅生长出了农田的绿意,更孕育了农民的富裕与希望。

传承与创新并行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种子,这个最基础的农业元素早在4000年前的元谋大敦子遗址中就留下了印记。留存展示在元谋人博物馆中的一捧碳化粳稻是元谋悠久农耕文化的见证也是种业发展的根脉。随着时光的推移,元谋县始终保持着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种业振兴的背景下,元谋县紧抓机遇,全面提升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核心,迈向更高水平的种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云南元谋:一颗种生出“万两金”

其中,种业专家杨长楷的贡献不可忽视。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研究员、高级农艺师杨长楷作为元谋县的种业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玉米、小麦等作物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工作,推动了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他带领团队突破了传统育种的技术瓶颈,成功培育出一批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的品种,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争取在种业的创新良种的繁育,包括良种的应用推广,能做出我们企业应有的贡献。”杨长锴说道。

此外,朱海山、张仲凯等专家的工作站在元谋先后建成,特别是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在元谋挂牌成立,为元谋县现代农业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元谋县已获得制繁种方面的专利32项,制定蔬菜种子生产技术方面云南省地方标准12项。此外,云南思农、云南金诚、元蔬、金辉、慧种地等企业已通过商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自主研发的86个蔬菜品种在农业农村部进行了登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推动了元谋县现代农业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多方协作种业繁荣共建

元谋县的种业成功并非一己之力,而是来自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当地政府在政策扶持和资源配置上充分发力,通过奖补政策、贷款贴息等手段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在元谋现代种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推动繁育种基地建设更加规范。元谋县通过政府平台公司对相关用地进行统一流转,并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和国家级制种大县等项目建设高标准育繁种基地。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云南元谋:一颗种生出“万两金”

工厂化育苗的迅速发展,也是元谋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了解,元谋县有30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社会化服务,共建成育苗钢架大棚507个,设施面积55万平方米,育苗规模10亿株/年。这些工厂化育苗不仅为元谋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还远销省内多地和省外部分地区,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走出云南播种希望

元谋县的种业不仅在云南本地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通过技术输出和合作交流,辐射到了全国多个地区。每年藏区和西北、东北等地的小麦、青稞在元谋加代扩繁,元谋制繁种既缩短了育种年限,又加快了优良品种的推广,每年4200亩114多万公斤的种子,可为全国700多万亩的麦类种植提供种子。同时元谋县还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巴基斯坦共同合作,通过模拟巴基斯坦气候,建立北京—巴基斯坦—云南元谋三地循环扩繁模式,极大地加快了巴基斯坦麦类育种进程。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云南元谋:一颗种生出“万两金”

从历史的沉淀到科技的创新,从小小种子到万两金,元谋县的种业发展是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种业不仅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种子,这一农业的“芯片”,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孕育出更多的希望和机遇,助力中国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发展,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