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农事“新”说②丨科研助力下的鱼水双收

2024-06-13 17:12:58 - 红网时刻新闻

编者按:现代农业,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与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单位保持紧密战略合作,探索科研技术“助农”新路径。

近日,红网岳阳站联合屈原管理区党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推出系列报道《微视频·农事“新”说》,聚焦屈原管理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探索”与“新延伸”,讲述洞庭湖区现代农事“新”故事。

微视频·农事“新”说②丨科研助力下的鱼水双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赵曼韩佳根岳阳报道

洞庭湖水域,湘江、汨罗江交汇处,水在此处遇到了最需要它的知己。

这里是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如鱼得水”是屈原管理区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最生动的描述。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对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内涵外延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是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的消费升级,现代渔业养殖是其中重要一环。

2023年屈原管理区正式启动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全省农业强区,这里成为屈原管理区延伸现代渔业产业化的新起点。

水有“价值”

岳阳因水而兴,占得“鱼米之乡”优势。

“这里的水主要从洞庭湖引过来,水质资源非常好。”李武辉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技术经理,他表示基地水质为Ⅲ类接近Ⅱ类,便于鱼苗成长孵化。

微视频·农事“新”说②丨科研助力下的鱼水双收

屈原管理区荞麦湖区域内共100余个养殖水面,是全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集中连片的天然养殖水域,但这片水域曾因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区内低效资产。

为利用好这一方水资源,2023年,屈原管理区党委、区管委攻坚克难,将闲置水面通过经营权确权整体注入区城投公司,采取“研发(院士研究院+院士团队)+基地(鱼苗繁育)+流转经营(成果转化)”的模式,与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团队及社会资本合作,深挖大水面养殖产业发展潜力。

腾笼换鸟,“好水”得到最大价值转换。

目前建成的这9500亩水域的养殖研发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淡水鱼类种苗繁育基地。

“该基地的建成将弥补屈原管理区大水面渔业养殖的空白,助力以洞庭湖养殖示范基地为依托的区域性渔业高质量发展。”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副总经理张红塔表示。

鱼有“来头”

水是渔业的田野,鱼苗则是渔业的种子。

种业是农业中的第一环节,也是现代农业中技术至关重要的一环,该基地利用科研团队连接了这一环的“科技天线”。

基地依托于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领衔的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有一个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共有40项国家发明专利,8个国家水产新品证书,鱼苗技术含量颇高。

带着“证书”的鱼种苗,在养殖产量及市场价值中占的科技优势。

微视频·农事“新”说②丨科研助力下的鱼水双收

“‘合方鲫2号’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之一,具有头小背高、体色与野生鲫接近、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肉质甜美、蛋白含量高(17.9%)等优点,适合在池塘、稻田及藕田等环境中养殖,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收益性价比更高。”李武辉表示。

据张红塔介绍,该基地启动运营后,每年可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可产生租赁及水产销售收入2200万元。

养殖有“讲究”

水产养殖的“生态难题”,一直以来是现代渔业发展关注的重点。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下,这份生态账单格外重要。

微视频·农事“新”说②丨科研助力下的鱼水双收

“要依托资源优势,深化与院士团队合作,全力打造生态健康、绿色高效水产养殖模式。”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表示。

先天水资源是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发展的前提,新技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通过院士工作站的技术支持,基地整体采取生态养殖,通过饲料精准投喂、池水循环利用、池鱼分层喂养,解决渔业尾水排放污染高的养殖难题。

不仅如此,李武辉还表示,基地将开发水体微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建立稻鱼、荷鱼水花培育及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和示范点,打造良种-良养种业体系。

“鱼在水中游,水在鱼中游。”依托科技育种繁育、生态绿色养殖“双结合”,实现“好水养好鱼,好鱼有好价”,水与鱼“双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