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迎接全球生产制造格局变革,加快提升我国港口竞争力

2024-07-14 20:40:48 - 一财网

未来,随着国际生产制造格局加速变革和我国生产制造、贸易转型升级,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或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为此,要主动作为,夯实港口发展底盘和提升港口功能,不断提升港口的全球竞争力。

生产制造业发展,是港口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促进生产制造业发展。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并带动我国沿海港口发展,近十年来,我国内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入选全球前20强港口数量一直稳居第一,且在全球排名不断上升。未来,随着国际生产制造格局加速变革和我国生产制造、贸易转型升级,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或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为此,要主动作为,夯实港口发展底盘和提升港口功能,不断提升港口的全球竞争力。

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带动了我国内地港口发展

(一)我国内地港口竞争力不断增强

我们收集分析1982~2023年这40多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0强港口排名情况得出,我国内地港口竞争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入选前20强数量不断增多,目前数量位居全球第一。1980年至1994年我国内地没有港口入选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0强,从1995年开始上海港入选前20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内地港口进入全球前20强,从2001年入选的3个,不断增长至2011年的7个,2012~2019年这八年一直有8个入选前20强。2020年有6个入选,2021~2023年这三年每年都是7个入选。

二是我国内地港口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呈上升态势。1995年我国内地港口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0强中,唯一入选的上海位居全球第19;2010年上海港进入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且至今一直稳居全球第一。而且,在2012~2023年这12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强中,一直有6个入选。

(二)我国逐步成长为全球制造大国,促进了港口发展

2010年开始,我国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我国生产制造发展,必然会带动大量货物进出口和港口运输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力密集产业,出口的产品具有体量大但价值不高特点,而且为满足出口需要大量进口,这种“大进大出”的贸易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升级,不过却带动了我国港口运输发展。

未来全球生产制造格局变化将对我国港口运输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和未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加速变化,全球生产制造格局正在调整。全球生产制造格局调整,会影响贸易规模,对全球港口运输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我国港口发展产生影响。

(一)未来全球生产制造布局将加速调整,将对我国港口运输带来挑战

东盟国家将加快发展生产制造业。近年来,部分东盟国家积极承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东南亚部分港口吞吐量和在全球中的地位开始上升,对全球港口运输格局的影响开始显现。比如:2003~2023年马来西亚巴生、丹戎佩拉帕斯两个港口每年都进入全球前20强,这两个港口吞吐量不断增加。

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为促进经济复苏,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回流。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推进制造业回流,肯定不是发展低端制造业,必然是发展与其优势和禀赋相应的高端生产制造。加之大国博弈、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各国更加注重从应对风险、国家安全的角度,加快推进制造业回流。

以上这些因素叠加,将会加速未来全球生产制造格局的调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会将发展生产制造作为重点,预计未来全球生产制造布局可能会呈现分散化和本地化特征,不仅会对全球港口运输格局产生影响,也会对我国港口发展产生影响。

(二)我国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将可能会对港口运输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近年来,随着生产制造成本提升,我国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努力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制造业和贸易转型升级仍将继续进行,这意味着我国全球生产制造大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不仅会进一步巩固,还将会从生产制造大国、贸易大国迈向生产制造强国、贸易强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未来货物贸易规模仍将继续增加,贸易结构也将会升级,货物贸易类型从体量大、价值不高,向体量不大、价值高的转变,202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8425.42亿美元,在我国货物出口中的比重为24.9%,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我国生产制造和贸易转型升级,一些高附加值、体积小的产品进出口,可能部分通过航空运输;加上中欧班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货物贸易通过中欧班列走向世界。综合这些因素考虑,预计未来我国港口运输增长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

主动迎接全球生产制造格局变化,不断提升我国港口竞争力

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加速调整和全球生产制造格局变革,对港口运输可能会带来的压力。我国港口要主动作为,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按照“夯实底盘和提升功能”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促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港口全球竞争力。夯实底盘,就是加快业务转型,深化与国内外产业园区在投资、建设运营上合作,为港口提供稳定的货源支撑;提升功能,就是推动港口业务从航运逐步延伸至金融、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权、航运服务业等,打造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一是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港口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环境、土地等成本有所提升,对生产制造业发展带来不利的挑战。今后,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牢牢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制造业转移。加快运用以新一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大力运用机器人替代人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港口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是加快增强港口功能,不断提升港口竞争力。我国上海、广州、深圳、宁波—舟山、天津、青岛等港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金融、贸易、通关等方面功能日益完善。今后,要充分发挥沿海港口所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对标全球一流港口的功能标准,提升港口码头自动化、智慧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港口,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权、航运服务业,不断提升国际运输、船舶登记、船员人员流动等自由化便利性水平,加快发展海铁、海空等多式联运和中转集拼业务,不断提升港口功能。与此同时,各港口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实施差异化发展。在港口发展上,依据已有的基础和城市功能,形成更加清晰的发展目标,比如,上海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港加快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在腹地支撑上,更加突出重点,比如,上海港紧紧依托长三角腹地,广州、深圳港紧紧依托好珠三角,青岛港依托山东半岛,为其港口发展提供有力腹地支持。

三是深化国内国际合作,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网络。在巩固与已有国外港口合作的基础上,扩大港口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层次,加强与欧美、东盟、东亚国家和地区在港口、国际中转、国际航运航线等合作,加大在航线和运力投入,及时开设国际航线和航班,积极拓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打造面向全球的便利化的航运网络体系。各港口根据业务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增设国际航线航班。与此同时,深化与国内内陆港合作发展。至今,我国沿海部分港口已在内地设立了无水港,今后要深化合作,并建设更多的无水港。

四是加快推动港口企业转型发展,积极探索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积极支持港口企业在发展航运业基础上,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探索投资、建设和运营产业园区,形成以合作园区的货源支撑港口持续发展的模式。在业务上,鼓励和支持港口企业以航运业为重点,积极拓展“园区投资建设运营—货物生产制造—运输—金融”等产业链一体化业务。对部分具备条件的港口,积极鼓励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推动港口从依托内地腹地发展的港口向依托内地腹地型发展、中转型港口转型。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