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理论精选|“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一:认识新质生产力之“新”

2024-07-23 17:46:00 - 新浪新闻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认识新质生产力之“新”,宣讲家网梳理专家学者文章观点,与您一起学习理解。

01

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季正聚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的理论

在决定生产力的诸多因素中,马克思、恩格斯着重讨论了科学技术的革命性推动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旨在塑造一条以创新推动质优、以质优支撑创新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创新为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原则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自由的、无阻碍的、不断进步的和全面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的前提,因而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高科技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的“成色”,高效能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的“底色”,高质量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时代践行。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过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生产力要素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相较于“发展”,“跃升”这一概念更加强调生产力在“质”上的飞跃和创新驱动下的升级。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目的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目的理论的重要创新。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前提,这必然要求形成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的重要创新。

北京时间理论精选|“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一:认识新质生产力之“新”

02

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前线特约评论员在《论新质生产力》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发展能力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要求延续我国在传统产业的领先优势,夯实发展基础,也要求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为增强发展能力指明了方向。

·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发展理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质生产力理论,源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既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现实与特征,高度契合与深度内生于我国发展道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发展方式

新质生产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发展方式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质生产力高度融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各类传统和新型生产要素,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收益共同增长。

· 新质生产力呼唤新的生产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然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宏观层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在中观层面,要加快推动产学研协作机制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机制保障;在微观层面,要着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保障。

北京时间理论精选|“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一:认识新质生产力之“新”

03

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中指出,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

· 要素及其组合的“新”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劳动者素质更高;突出生产工具的科技属性,劳动资料技术含量更高;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大大拓展。

同时,各个要素的组合新,在新技术驱动下,新质生产力引领带动生产主体、生产工具、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变革调整,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

· 发展动能的“新”

新质生产力特别突出和强调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放到尤为重要的位置、提上认识新高度。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新质生产力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基本原理基础上,更加强调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作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 产业主要载体的“新”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

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效能更高,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 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新”

新质生产力不是抛弃传统产业,而是“两条腿”走路,统筹推进二者发展。

一手抓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生产关系适应性的“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改革、体制机制等塑造和完善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北京时间理论精选|“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一:认识新质生产力之“新”

04

把握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视角

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王进才在《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新视角》中指出,调研越深入基层、越贴近一线,观察新质生产力的视角越多维、越丰富,我们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就越直观、越深刻。

· 把握新质生产力需要企业视角

新质生产力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者诉求。

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向企业,以此激发企业活力,孵化新技术,促进技术转化,形成经济发展的微观动力。

· 把握新质生产力需要生活视角

新质生产力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高效,催生了社会生活新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注重从教育、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探寻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把握新质生产力需要青年视角

必须关注青年人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供给侧提出的新观念新想法,以及需求侧体现出的以青年人为代表的市场变化,将其吸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必须引导青年人向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成长。在人才培养方面,亟须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更好引导青年人才发展预期。

北京时间理论精选|“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一:认识新质生产力之“新”

来源: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前线》杂志、宣讲家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