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元朝帝王选中的皇家园林——太液池与琼华岛

2023-08-24 15:34:50 - 北京日报

在元大都的皇家园林中,最著名的就是占据大都城中心的太液池与琼华岛。这座皇家园林之所以被元朝帝王选中,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优越的自然环境。此前的金朝统治者把这里设为行宫,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处于干旱少雨的气候,因此凡是有水的地方也就有了灵气,特别是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神仙都是住在浩瀚的大海中缥缈的岛屿之上。于是帝王们也往往把园林设置在有水的地方。太液池位于金中都城北面的一大片水域之中,自然也就成为金朝的行宫和元朝的皇家园林。

被元朝帝王选中的皇家园林——太液池与琼华岛

金朝统治者曾经在太液池中建造了一座琼华岛,岛上建有广寒殿,岛名与殿名皆来自神话传说,也就表明金朝的帝王想要追求的神仙生活。这种园林模式被元朝统治者全盘继承下来,并有了进一步发展。继承的举措之一,是对旧建筑的修复。从元中统三年(1262年)开始,元世祖曾下令修复琼华岛的各处建筑,其中即包括岛上最重要的广寒殿。

当时,著名文士徐世隆曾作有《广寒殿上梁文》称:“析木星躔,临士马雄强之地;琼华仙岛,营帝王游豫之宫。盖因前代规模,便有内都气象。金台南峙,玉泉西流。北襟山势,真龙虎之区。东带海涛,尽鱼盐之国。控河朔上流之上,居今日中原之中,是宜均贡赋于四方,定龟鼎于亿载。况朝觐必有接见之所,凡宫室本非逸乐而为。……”(《国朝文类》卷四十七《上梁文》)徐世隆强调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重新修建的广寒殿是“因前代规模”,也就是继承的关系。第二点,虽然是在旧地,却有了“内都气象”,指琼华岛虽曾是金代城外的行宫,但却有着都城内皇家园林的气蕴。

在描写广寒殿的重要性时,徐世隆又与定都联系在一起。文中所云广寒殿四周的情景,就是元大都的周围环境,所谓“控河朔上流之上,居今日中原之中”,虽然徐世隆在撰文时元朝尚未攻灭南宋一统天下,但是这篇文章显示出来的浑厚气势、博大胸襟,确实与大都城的建造十分相称。

时人在描述广寒殿的样子时称:“广寒殿在山顶,七间,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重阿藻井,文石甃地,四面琐窗,板密其里,编缀金红云,而蟠龙矫蹇于丹楹之上。中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御榻,左右列从臣坐床。”(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一)文中所谓“山顶”,即琼华岛上的万岁山之巅。站在山顶,京城概貌,尽收眼底。而这座宽十二丈、纵六丈、高五丈余的大宫殿,耸立在高高的山顶,显得非常壮观。

广寒殿不仅是皇家园林中的主体建筑,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在皇宫正殿大明殿建成之前,这里成为元朝帝王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因此,这里有“金嵌玉龙御榻”(即《元史》中所说的“五山珍御榻”),又有小玉殿以及渎山大玉海等。除了忽必烈在此接见各种重要人物之外,皇太子真金也把这里作为处理政务的场所。

被元朝帝王选中的皇家园林——太液池与琼华岛

在皇家园林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太液池。为了保证太液池中水源的清洁,元政府专门开辟了金水河,作为唯一的供水系统。史称:“金水河,其源出于宛平县玉泉山,流至和义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元史·河渠志》)时人又称:“万岁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修缮之。其山皆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引金水河至其后,转机运斛,汲水至山顶,出石龙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后,有石刻蟠龙,昂首喷水仰出,然后东西流入于太液池。”(《南村辍耕录》卷一《万岁山》)由此可见,金水河不仅是太液池的水源,而且还被引上万岁山,成为喷水景观。

从元世祖修建这座皇家园林开始,一直到元朝末年元顺帝即位之后,太液池并没有充分发挥园林的皇家休闲功能。这是因为元世祖创立的“两都巡幸”制度所决定的。每年春天,帝王率后妃、宫嫔、宗王、百官前往元上都度夏,元大都的皇家园林遂处于闲置状态,几乎没有什么人在此活动。及秋天帝王与后妃们回到大都城,天气转凉,也就不适宜游园嬉水的活动了。

直到元顺帝至正年间全国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元上都遭到起义军的焚毁,“两都巡幸”制度也随之中止,帝王与后妃们一年四季都在大都城里生活,太液池才开始发挥皇家园林的休闲功能。这时的元顺帝,尤以善于制作龙舟而著称,顺帝之所以喜欢造龙舟,是与他早年生活在江南有密切关系。

元顺帝造好龙舟以后,就在太液池中肆意游乐。时人称:“癸巳秋,顺帝乘龙船泛月池上。池起浮桥三处,每处分三洞,洞上结彩为飞楼,楼上置女乐。桥以木为质,饰以锦绣,九洞不相直达。”(《元氏掖庭记》)文中“癸巳秋”,是至正十三年(1353年)。按照《元史》记载,这一年的龙舟尚未造好,应该是以正史所记载的年代为准。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元大都园林述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