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碧波看流域丨沿河美景久别重逢

2024-09-24 07:45:04 - 新浪新闻

我随碧波看流域丨沿河美景久别重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彭一苇胡弦汪子轶

通讯员李斌熊争妍

流域名片

汉北河,汉江中下游一级支流。从天门市万家台接天门河起,流经应城、汉川等地,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注入汉江,全长91.8公里,流域面积6256平方公里。9月上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了汉北河流域。

我是汉北河的一朵小浪花。汉北河是湖北最长的一条人工河,从我出生的那天起,我的命运就与沿岸百姓紧紧相依:50多年前,两岸50多万人民合力开凿,给了我生命。

作为回报,我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汉北河贯穿江汉平原,与我相通的水系脉络如同毛细血管,丰富错杂,因而我的朋友圈很广。

天门的张家湖,是当地最大的原生态湖泊。慈姑、茭白等水生植物都喜欢聚集此地,小天鹅、白琵鹭等珍稀物种都在这里越冬。我喜欢它的原生态,给它取了个昵称,叫“洗肺圣地”。

应城的大富水老县河,环抱城中街道新河社区,有我最爱的烟火气。新河社区地处石膏主产区,在这里我第一次见识到石膏的“七十二变”,帮忙将“膏都”的美誉运往更大的世界。这里人口集聚,烟火升腾,人情味儿飘满街巷。

我随碧波看流域丨沿河美景久别重逢

可好景不长,我发现他们慢慢在消失。由于围湖造田、筑堤养鱼,张家湖水葫芦、绿藻等生态“杀手”泛滥,水生植物没了生存空间,珍稀鸟儿也不来了;大富水老县河河边,临河居民乱排生活污水,面源污染严重,新河社区三成居民都搬走了。

老朋友们的离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各地纷纷拿出绣花功夫,畅通“毛细血管”。

我听说张家湖有了复健大动作,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他们拆除湖面所有的围网等养鱼设施,清除主湖区湖底淤泥,并加固部分堤防,水质更好了,调蓄能力也大幅提升……经过5年努力,2020年它成功通过国家级验收;去年11月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它的复健故事,还被作为湖北省2023年度湖泊保护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我随碧波看流域丨沿河美景久别重逢

如今,张家湖主湖区水质一直稳定在国家Ⅲ类标准,昔日好友们又渐渐回来了。

慈姑、荸荠、莲藕、水芋等8种水生蔬菜,俗称“水八仙”,现在种植面积已有1.5万亩。龙背村70岁村民张义德说,水质越来越好,“水八仙”的品相、口感及产量都在提升,大家都愿意种。

每当有重要客人来访,我总会看到涂金娥脸上带着自豪,爬上高高的观鸟塔。涂金娥是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对湖里的宝贝一清二楚:湿地鸟类已有8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有10多种,定期栖息的水鸟超过2万只。

“小天鹅、白琵鹭等珍稀物种也都回来了。”涂金娥欣喜地说,去年12月还观测到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数量达30多只。

我随碧波看流域丨沿河美景久别重逢

随着“野生朋友”越来越多,张家湖还建起湿地科普馆、湿地自然学校、湿地广场等宣教设施,这里越来越热闹:每年多次举办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年到访量超20万人次。

顺流而下来到应城。彩虹桥、落雁桥、迎水桥3座景观桥上,聚集了不少前来乘凉的人们。

“大富水是汉北河支流、应城的‘母亲河’,老县河是大富水故道。”应城市水利局工会主席李幼平是个老水利人,我听他讲,两岸多了生态公园和口袋公园,沿河骑行、河畔露营、观光游船吸引了不少游客。岸边拔地而起的住宅小区,是应城最受欢迎的居住地,原来搬走的村民又纷纷回迁。

前年端午节,老县河因水体黑臭中断20年的龙舟赛又回来了。那天,听着龙舟上激奋的鼓点声,看着两岸激动挥旗的人们,我心中万千感慨换作轻轻一句:老朋友们,好久不见。

详见9月24日湖北日报五版>>

我随碧波看流域丨沿河美景久别重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