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2024-08-05 13:18:25 - 新京报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长城保护员帮助同学们通过陡峭路段。

距北京市区100多公里远的墙子路长城,有些墙段近乎垂直于地面,人要揪住凸起的砖头,前身贴在嶙峋墙面上,才能攀过去。当地村民身手灵活,面对险要地段,三两下就能跃过去了,这让一群体力不支的大学生感到吃惊。

7月17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等主办的“‘京’彩文化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活动正式启动,23所高校师生将“进驻”文化产业园区,把实践地当作“第二课堂”,领略北京文化的魅力。北京联合大学“走读北京”实践团队的四位师生实地考察京郊长城传统村落,向当地村民请教本土文化,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的所学,分享给村民们,推动村庄发生新的改变。

书上的历史具象化起来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北沟村,羊员正(右)和郭笑妍(左)在墙子雄关城堡内拍摄。

8月初,北京联合大学“走读北京”实践团队的四位师生,从市区驱车百公里来到密云区大城子镇墙子路村。车进入镇域后,头顶上方就是古朴的长城,在密集树林中蜿蜒起伏。考古学专业大一学生郭笑妍说,看这地形,就知道此处曾是兵家要塞。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长城上的文字砖。

来之前,郭笑妍在网上搜寻了关于墙子路村的资料。墙子路营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置东、西、南三门,东曰永熙门,西曰安边门,南曰墙子路。整个城池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城基为条石,城墙为砖,墙高二丈五尺许,宽约二丈,城郭为长方形,北墙随山势呈半圆形。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墙子雄关城堡,刘艺鑫面对城墙陷入沉思。

快6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云生带着学生们看村广场里的两块古石碑。石碑已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上面分别写着“永熙门”“安边门”,字迹遒劲有力、清晰可见。石碑一侧有小字注明:皇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墙子路村,刘艺鑫(左一)和郭笑研在“安边门”石匾前拍摄。

据载,万历三年,正是一代名将戚继光镇守北京北部防线。他亲自督促士卒筑台、修墙。墙子路营城也于这一时期得到修缮。郭笑妍站在营城故地上说,书本上记载的历史,此刻都具象化了起来。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同学们走在密云区墙子路村。

生长在长城脚下的保护员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墙子路村村史馆,工作人员借助沙盘向同学们介绍墙子路村的格局。

墙子路乡情村史陈列室内一张桌子上,放着三个生锈的火炮筒,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大二学生羊员正看得仔细。68岁的村民齐桂苹介绍,左边火炮筒是她十多年前在玉米地里发现的,退休教师蔡世文建议把它放在村史陈列室里,这样能一直保存起来。

羊员正还曾走访焦庄户村、琉璃渠村,他说那两个村子也是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他发现这些村庄有个共性,就是都有村民自发地收集、保护本村的文物。

为保护长城,北京市在2019年建立长城保护员队伍。今年56岁的张连生就是墙子路长城其中一段的保护员,他要定期带着镰刀、垃圾袋,巡视约8公里长的长城。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同学们在长城巡护员的带领下在杂草丛生的山路上前行。

巡护途中,一路上灌丛密布。脚边碰到蛇,手被荆条划破,或者被野蜂蜇到嘴巴,都是常有的事。张连生带着学生们考察长城,20岁的学生很快就被甩到后面,他时不时停下来等后面人跟上。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同学们采访长城保护员。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同学们站在长城上。刘艺鑫(右二)和羊员正(右一)正在商量拍摄角度,一旁的郭笑研正在记录感受撰写解说词。

“您喜欢这份工作吗?”一位学生问他。张连生笑着说,他打小生在长城脚下,从政府没有设置长城保护员的时候,他就经常来长城上转转,劝阻游客离开,捡一路垃圾下山,“这长城是戚继光修的,您知道吧?我每次来这里,都有种自豪感。”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北京文化魅力

除长城外,墙子路村另一个文化名片是花会。花会已有百年历史,传统节目有二鞑子摔跤、舞狮等。在2018年左右,村里一些十几岁的男孩在村民黄丽红组织下,成立了高跷队。黄丽红回忆说,孩子们第一次走高跷的时候,俩小时下来全都累哭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后来又擦干眼泪接着学。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墙子路村,同学们观看踩高跷表演,表演者都是村里的中学生。

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刘艺鑫问一个17岁的高跷队员。“踩高跷的时候,村里乡亲们都在路旁鼓掌,满眼都是期待。我觉得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方说。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8月2日,密云区大城子镇,刘艺鑫(左一)和羊员正拍摄村中民居。

刘艺鑫打算摄制一条关于墙子路村的短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村里几个年轻人围上来,刘艺鑫给大家讲解了短视频的制作技巧。“像墙子路村这样有文化特色的村庄,应该用网络好好传播一下。”刘艺鑫说。

长城村落成为“第二课堂”

作为“走读北京”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负责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团委书记朱丽华告诉记者,“走读北京”从2018年以来,已走访了琉璃渠村等40余个地点。学生们除了制作短视频外,还要结合考察资料撰写报告,以青年大学生的视角提出建议。“每一次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学术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都提升了。另外,学生们在感受到北京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在推动着北京文化更加多元、包容。”朱丽华说。

记者王子诚赵利新摄影报道

编辑刘晶张英 校对陈荻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