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两个国家植物园推动实施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021年12月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2022年5月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9月5日,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表示,目前,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体植物1.75万种,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体植物1.22万种,两个国家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达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约1200种。
王维胜告诉记者,自揭牌以来,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3624号,2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种,珍稀濒危植物65种。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7596号,24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0种,珍稀濒危物种359种。
此外,两个国家植物园还推动实施了望天树、东京龙脑香、红花报春苣苔、滇西槽舌兰等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野外回归。
两个国家植物园的社会关注度也有明显提升。相关数据表明,国家植物园2023年游客量为380万人次,相比挂牌前增长10%;华南国家植物园2023年游客量为242万人次,相比挂牌前增长46%。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作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认为,首先,国家植物园通过温室、专类园、标本馆、种质资源库、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对植物类群进行系统收集、完整保护、高水平研究和可持续利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受威胁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野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类型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因素,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可以覆盖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主要植被类型,到2035年实现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
最后,我国正在同时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将有机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形成国际领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林草局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开展新的国家植物园符合性认定评估、设立方案论证等工作,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编辑张牵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