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花式汇报” 多些真材实料

2024-09-05 07:30:53 - 新浪新闻

面对上级部门的考核、调研,做PPT汇报在基层已成为常事。今年4月,某地要求村支书做PPT述职的消息曾引发热议。有人质疑:“明明几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为什么非要做成PPT?”

殊不知,在有的基层汇报的“武器库”里,PPT已然不算新。随着拍总结视频、排练工作情景剧等“新招”的出现,一些地方和单位汇报的形式越来越“卷”,也耗费了基层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精力。

不禁要问,这样的“花式汇报”,为何层出不穷?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少些“花式汇报” 多些真材实料

汇报的本意,是对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让上级部门或群众了解工作的进展、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困难,并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

随着时代进步,汇报适当采取视频、PPT等不同的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地突出工作重点、展示工作成果,听众的代入感会更强,汇报效果能够得到提升。但是,采取不同的形式,应该要立足实际。当汇报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所谓“创新”,过多过滥,甚至不顾条件、不论对象、不分内容地要求在汇报形式上进行“创新”,那么形式主义的苗头就出现了。

有基层干部就说,这个汇报要用视频,那个展示要做PPT,只好自己上手学习、掌握技术。对基层而言,一些汇报的“花活”比拼让他们挠破了头。

一方面,费时费力、费尽心思。做PPT、拍视频都是相对专业的活,想做好得花不少功夫。比如,一年内的各种重大活动都得事先存好素材,以防要用时找不到,PPT、视频的文案既要表述准确还要文采飞扬,采用的画面、图片清晰度要高,后期剪辑的场景特效要有高级感,等等。一个时长不到5分钟的视频,可能要好几个人连续熬夜才能完成。

曾有一位在乡镇工作的网友通过媒体爆料,一开始,领导说做个环境卫生整治的对比视频,后来,其他条线甚至每周的会议都要做视频,工作全被制作视频占据。

如果是排练情景剧,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了。除了剧本写作、适应角色外,还得分配好时间,利用晚上、周末等业余时间排练。

另一方面,人力紧张、经费燃烧。基层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项工作,制作视频、排练情景剧之类的任务繁多,操作起来要花费大量时间,这让基层本就紧张的人力更紧张了。有的年轻人学得快,在汇报时被发现做得不错,还会被“借”去相关专班工作。

此外,虽然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承接PPT和视频业务的专业团队,但往往价格不菲,一些设计要求比较高的PPT一页就要数百元,而视频剪辑的每分钟报价则高达数千元。为了节省费用,很多时候基层工作人员还是咬咬牙决定自己动手做。

到最后,一场汇报会,所有人都在“卷”形式创新。毕竟,谁也不想万一考核排名不好看时,被单位领导指责是因为汇报的PPT不够酷炫、视频不够精致、情景剧不够生动。

少些“花式汇报” 多些真材实料

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一旦让“花式汇报”成为风气,受到损害的不只是干活的基层干部,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卷”,让工作汇报沦为一种形式,影响了真正需要投入精力的工作。

难听到真情况。既然是非现场的汇报,为了让大家留下好印象,有的地方或单位总是想尽办法让成绩显得更显眼。比如,在PPT里选择性地采用一些数据,在情景剧中美化实际情况,在视频中采用补拍的后期演绎素材。但这些地方却对不足之处“点到为止”,浅浅地提一下或者根本不提。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后,真实的工作信息还剩下几成,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难留下真成果。汇报形式“卷”得激烈,但私下里,有不少基层干部想不通为何如“创建社区档案室”“补设路灯”这样的项目汇报也要做成PPT,也有人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排练很长时间的情景剧,“比武”结束后就没了用武之地;而作为“活动标配”的视频,很多时候也只有自己人在点赞转发。看起来每天都在忙活,但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创新”总结形式上了,真正的成果却很少。

难得到真成长。为了完成汇报的任务,有些基层工作人员白天拍视频、排练情景剧,只能晚上加班干本职工作。明明忙前忙后没得停,却很难腾出精力去思考该怎么做好工作、深化工作,更谈不上在工作中磨砺本领、成长成才了。

难产生真价值。基层干部贴近一线,本应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去,让上级的政策在一线得到落实,让基层百姓的急难愁盼得到解决。然而,当“花式汇报”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精力,反而会让他们难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创造不了真正的价值。

少些“花式汇报” 多些真材实料

“花式汇报”的出现,不是PPT、视频或者情景剧本身的问题。工具本无对错,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果在思想上不改变,当新的工具出现时,形式主义仍会“换汤不换药”地压向基层。

因此,一些口头汇报就能讲清楚的工作,视频、PPT就没那么必要了。可做可不做视频、PPT的就不做,必须要做的,也应考虑基层实际条件,总体上把握好频次,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工作内容上有没有“干货”,而不是形式上够不够酷炫。

如何让汇报回归内容,让基层工作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上?笔者想到了“三多三少”。

少些会场,多些实地。上级部门或者领导干部坐在会场里听报告、看视频,只是了解一线工作情况的形式之一,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了解真工作,研究真问题,还是要多多深入实地,充分利用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听听老百姓怎么说,看看现场的工作成果,千万不要被“花架子”迷住了眼。

少些打扰,多些支持。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派任务、提要求时只有指标、没有指导和帮助,那么一旦基层难以应对,“消极应付”“流于形式”等一系列问题就容易产生。因此,既要看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要直面基层面临的人手不足、专业能力待提升等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此外,对名目繁多的总结、展示,该合的合,该撤的撤,让基层能用有限的时间给群众创造更大的实惠。

少些“痕迹”,多些“实绩”。考核是指挥棒,为基层减负不是不要考核,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考核方式,避免无限度地在工作总结和汇报的形式上进行比拼与内耗。指标不是越多越好,分数不是越细越好,“痕迹”不是越详尽越好。不妨在考核要求上多一点工作的实效,用科学的考核方式,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潜心干事创业。

创新归根到底是为了工作。对基层而言,需要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将PPT、视频等手段用好,力求适时、适度、适量。别让汇报成了工作的压力,甚至变成工作的阻力。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话必关风》一套。您怎么看待“花式汇报”?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