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守护一江碧水 共绘绿色画卷
央广网南昌12月15日消息(记者刘培俊)“快看,是江豚!”只见数只江豚露出水面跳跃嬉戏,吸引岸边的市民欢呼不已,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离江豚不远,就是我们园区的排水口。”湖口县高新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周红斌指向不远处的岸边说道。
工业园排水口与江豚嬉戏之地,同在一个取景框。这有点“魔幻”的场景,就发生在长江边的九江市湖口县高新园区。
“园区内企业改变了水管、气管传统地埋方式,实施雨水明沟化、污水管廊化,有效杜绝了偷排现象。”周红斌告诉记者,该园区还运用无人机巡查、数据在线监测等智能化监管方式,对入江排口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确保入江水质安全。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又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江西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一盘棋”思想全方位保护生态
“合成氨是化肥的主要原材料。你看,这张能耗表上显示,每生产一吨合成氨的国家能耗标准为1500千克标准煤,行业先进能耗标准是1350千克标准煤,而我们的能耗是1145千克标准煤,领先行业先进水平。”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广栋告诉记者。
能耗水平低得益于企业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落户江西以来,公司围绕生产工艺技术申请专利200多项,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全面提升,企业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产品供不应求。
提起这家国内化肥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求变的故事,江西心连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会永说起了渊源。
2016年,江西心连心公司在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辰字村附近的长江岸边投资2亿多元建了一个复合肥项目。项目建成之初,江西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心连心项目不得不考虑整体搬迁。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搬迁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黄会永说,新址确定后,他们先后制作了73版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工艺和流程,建设了一批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改项目,可以把余热余压等吃干榨净。
黄会永随后给出了两组数据:中水回用每年可节水200多万吨,废气回收每年可减排20多万吨二氧化碳。
心连心“另辟蹊径”的故事,是江西制造业企业因“新”而强的一个缩影。玻璃纤维企业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在二期项目中对生产线进行数智化改造,企业运营成本下降20%、生产效率提高21%;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的4.5微米和高抗拉强度6微米锂电池铜箔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从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截至目前,江西已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分类处置89家重点地区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省21个船舶污染物接收站全部投运,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接收转运率、转运处置率均达95%以上。
为全力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2023年以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印发《江西省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一园一策一图”实施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一园一策一图”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截至目前,第一批江西省级认定的26个化工园区均制定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一园一策一图”实施工作方案,并已累计投入约4.7亿元用于防控体系建设。
全域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3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在江西设立蓝冠噪鹛国家保护研究中心;6月2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一组数据显示,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蓝冠噪鹛从2006年约200只增长到约600只。
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蓝冠噪鹛在江西婺源县秋口镇石门自然村安心繁衍、不断壮大,让石门自然村村民吃上了“生态饭”。今年以来,石门自然村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2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有望超过5万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江西各地一直在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入冬以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阳湖水域江豚活动频繁,成群的江豚嬉戏追逐,不时跃出水面,奏响了一曲曲鄱湖生态欢歌。“我们每天可以发现江豚将近30头,同时发现小豚比往年多了,每天小豚也有十多头”江西省鄱阳县江豚巡护队队长蒋礼义表示。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是良好生态的见证者。近年来,鄱阳县鄱阳湖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据巡护观察统计,目前这里观测到的江豚数量已达到110头。
江豚逐浪、呦呦鹿鸣、万鸟翔集,江西湖泊、湿地山林,无数神奇物种在这里停留栖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统筹做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42项江西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定在63.1%、位居全国第二;生态质量指数保持全国领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平均浓度两项指标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江西筑牢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生动实践。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推动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治理长效机制,江西省与湖北省、安徽省签订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连续八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筹集流域补偿资金295.48亿元。2020年1月1日,江西提前一年实施禁捕退捕工作,加快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修复。
青山如黛,碧水如画,长江两岸五彩斑斓。仲冬时节,一幅和谐灵动的生态画卷,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