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度维权十大案例

2023-03-15 18:17:03 - 中国质量新闻网

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度维权十大案例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提振消费信心,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分批公布2022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希望引起更多消费者的重视和关注,广泛宣传健康科学消费理念,倡导安全文明消费行为,不断扩大该市消费维权工作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培训考试“不过包退”

申请退款遭遇推脱

一、案情简介

2022年2月28日,家住漳州市龙海区的颜女士与某培训机构签订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不过包退”协议,培训费为17800元。双方约定:如果当年未能通过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笔试环节,则乙方(颜女士)可在报考职位及调剂、递补、补录职位的面试名单均公布后与甲方(培训机构)办理退费手续,退回费用12000元。

随后,颜女士参加课程培训,但未通过当年的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笔试,而培训机构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使得颜女士十分发愁。因此颜女士于2022年8月6日向漳州市龙海区12315投诉,要求机构退还12000元。

二、处理过程及结果

接诉后,漳州市龙海区消委会工作人员立即着手进行调查,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调查,颜女士与培训机构有签署培训协议,协议中有设定退费约定。根据协议,学员只要按照要求参加笔试,没有放弃参加的行为,如果考试未通过,则培训机构应如数退还学费。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第五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颜女士的投诉事实明确,且有协议为证,培训机构应向颜女士退还12000元培训费。

工作人员依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商家同意退款,给消费者颜女士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案例评析

现今社会上各式各样培训机构越来越多,机构为吸引学员报班的各种宣传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不过包退”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本案中,培训机构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向学员承诺在未达到考试目标的情况下,可以退还部分培训费用,学员基于培训机构的承诺签订了相应的协议。在达到合同约定的退款条件时,培训机构理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退款义务。在培训机构不履行退款义务时,其行为已构成违约,学员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培训机构履行退款义务。故颜女士的退款请求,符合合同约定,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漳州市龙海区消委会提醒,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活动,要遵守《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对与学员签订的合同必须遵守,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消费者也要保留好相关的付款凭证和合同协议,以便在机构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时候进行维权追偿。

(来源:龙海区消委会)

电商售假查处难

部门联合终破获

一、案情简介

2022年,诏安县市场监管局陆续收到多件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移交的投诉(举报)线索,反映漳州市诏安县辖区多个网络交易经营者涉嫌在淘 宝平台销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的美妆类化妆品。

二、处理过程及结果

诏安县市场监管局收到线索后,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实地现场核查,均未发现相关经营主体,经询问所涉地址在场人,均表示不认识线索所称经营者。核查时,在网络平台中已无法找到相关网店。

在现场核查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诏安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连续3天在相关区域附近地点便装蹲守,发现深夜里经常有小型货车运输商品,频繁进出一个白天闭门的店铺。经前期调查取证,诏安县市场监管局初步判定这是一个通过网店平台销售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的违法团伙,涉案金额巨大。考虑到上述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诏安县市场监管局决定将该线索移交公安机关侦办。2022年6月12日,诏安县公安局对该线索进行立案查办,经漳州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决定,市、县两级联合成立“6.12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专案领导小组。

2022年6月15日,经联合专案组缜密侦查掌握证据后,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共出动执法办案人员100多人,分别在广东深圳、辽宁大连、河北邯郸及诏安县南诏、深桥等地同时开展收网行动,一举破获特大假冒国外名牌化妆品案,现场捣毁6个窝点,抓获涉案人员73名,查扣相关化妆品153种(共计52万余个),外包装盒110万余个,涉案车辆4辆、电脑85台、手机101部,扣押一批账本(包括电子档)、账单,冻结涉案银行账户26个,涉案金额达2.1亿元。抓获的73名涉案人员,锁定7名业务骨干,批捕3人,其余4人待起诉。

三、案例评析

近年来,仿冒国际知名化妆品案呈现复燃态势,新闻媒体多有曝光。究其原因,一是制假售假行为依托“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得以实施,体现出极大的隐蔽性;二是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使得假冒商品实现了很方便的全国流通;三是违法犯罪成本低廉,非法获利空间巨大,吸引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所以造成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仿冒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案,涉及原料及储存、成品销售等产业链,涉案人员众多,涉案产品货值金额高达2.1亿元,社会和经济危害性巨大。

从此案可以看出,当前制售假冒化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日趋隐蔽化、高智商化,制假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他们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制假窝点分散化、销售渠道网络化、假冒产品仿真化,日常监督难以发现。因此,从该消费投诉(举报)案例可以看出要认真对待群众消费投诉(举报)线索,接到群众消费投诉(举报)线索,应及时开展初步调查,获取相关证据、事实,同时应进一步深化行刑衔接,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网监等部门的联动与协调沟通,充分发挥社会共治优势,不放过每一条线索,顺藤摸瓜,深挖严打,除恶务尽,铲除每一条生产、储运、销售、使用假冒化妆品产业链,真正从根源上遏制仿冒知名品牌化妆品案高发的态势,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维护品牌合法利益。

(来源: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