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访教育研究专家孙杨

2023-03-15 10:00:00 - 商讯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访教育研究专家孙杨

日前,教育研究专家孙杨在武昌实验中学举行高三备考指导之高考阅卷与作文指导专题报告,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提供科学备考方法指导,同时向与会师生、学者分享她在教学研究方面最新的心得体会。报告会议结束后,我们特别采访到了孙杨老师。

采访对象:孙杨,1983年1月生,湖北孝感人。现任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英语教师,中心备课组成员。2018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作武汉市中小学慕课平台开发课程,2020年课例《TherevisionofUnit3Book8》获省高考备考优秀示范课,参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测试文学试题与语言能力水平的互动关系》和主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等课题研究,发表《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的研究》《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究》等论文。

 采访日期:2023年3月10日

采访组成员:李燃、黄思思

问:在高考英语备考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目前我们高中课堂英语阅读教学中,面临最多的瓶颈是什么,又该如何突破呢?

孙杨: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面临的瓶颈是教学时间的压缩、考试带给学生的压力、学生素质和知识背景差异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找到解决之道,需要老师不断地做研究,多多借鉴同行经验,只有研究才有办法,更重要地是要将研究成果在课堂用起来。举个例子,学生能否读懂文章,并不完全由所学词汇量的多少来决定,学生的背景知识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理解也不一样,要解决这一点,需要注重课堂上的学情分析研究,比如老师可以收集学生对“教”的反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解读当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针对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难点、重点,分析在后续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从语篇模式和语篇组织结构等问题出发,强化语篇层面的阅读教学,不断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排除阅读中的障碍,以此来培养还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老师在解决了许多问题的之后,也会逐渐地建立起教学自信。

问:新高考改革推进下,高中素质教育有什么变化呢?

孙杨:在刚刚的报告过程中,我也提到了,当下中国教育正在从“知识核心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逐渐成为重要参考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核心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为将社会实践成果纳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兴趣,对于确立分科目标,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自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有许多老师认为,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高中成长到大学的过渡期就能做一些生涯规划,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更好地应对新高考选科。从政策上看,往后综合素质评价和升学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而这也将会逐渐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局面。

问:近期大火的ChatGPT被誉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革命性发明,它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革命真正的开始。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得未来教育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您认为,人工智能对现代教育体系会带来怎样的冲击?

孙杨:ChatGPT的出现确实引起了教育行业的极大讨论,尤其是ChatGPT顺利通过了美国的司法考试以及商学院考试的消息。虽然它只是对人类知识的重复,并不能提出创新的、需要论证的观点,但它已经预示了基于目前技术发展的态势,教育界亟需做出重大调整。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教育的深度融合场景,我自己在AI智慧教育领域也有进行一些研究工作。智能化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对于学生来说,最典型的一个就是自适应学习。自适应学习的运作过程是这样的:收集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数据,预测学生未来的表现,智能化推荐最适合学生的内容,最终高效、显著地提升学习效果。而对老师们来说,由于大数据、文字识别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字的规模化自动批改和个性化反馈,让AI去代替一部分重复性的工作,来减轻老师在作业、试题、作文的批改压力,实现规模化的作业反馈,这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攻克领域。总的来说,AI技术可落地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评价和反馈方面,以及自动化辅导、答疑领域,这也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核心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和适应性学习,关注人机协作的高效教学,同时下一代培训机构也将向智能型机构发展,这对于教育行业无疑是一次次的重塑。

问: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如火如荼,对于“未来教师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孙杨:我认为不会。诚然,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巨大,不仅能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还能有效推动教育的数字化变革。但是,“AI取代教师”这种取向却低估了人类教师独有的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忽视了学习者对社交及人文的需求。因此,应用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数字化,绝不是说“以技术代替教师”,而是要以技术支持教师,对教师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而这也并不意味着降低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而是要求教师具备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技术的赋能作用,优化教学流程,并在技术加持下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最优的教学方案。而且我认为,与其担心未来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的问题,不如好好思考如何让人工智能和教师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问:是什么让您在这个行业坚持多年?

孙杨: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从教17年,我从一名只能通过字面意思理解践行“教书育人”的年轻教师,到现在逐渐成为一名对此深有感触的资深教师,每一届学生都是激励我成长和坚持的动力。我还记得在我最开始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从一个追梦的人变成了一个要点燃别人梦想的人,既紧张又激动。学习做一名好教师也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而在学做一名好教师的路上,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坚守教育初心,不忘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看到那么多学生因为有我的帮助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看到他们我对教学这份工作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这也是支持我走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源:新视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