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路径探索

2024-08-15 14:24:39 - 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实践、挑战和应对策略三方面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服务这一宏观战略的路径选择。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优化、服务社会等多维度实践,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但面对实践中的挑战,仍需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高职院校;实践;挑战;应对策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建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多维度实践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同时也积极应对面临的种种挑战。

高职院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培育有重要意义。四川建院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特定需求为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相关。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从2020年开始,学院与多家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招收并培养了220名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学生。同时,学院还与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30余名。目前,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3%,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四川建院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拓宽了学院服务西部大开发的路径。

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学院坚持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其中,“智能建造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是学院产教融合的亮点之一。该项目通过整合学院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产业资源,建立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能够及时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学院还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地方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此外,产教融合还促进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学院教师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科研水平,也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优化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四川建院紧密围绕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例如,根据地区发展需要,学院加强了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建造等特色专业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四川建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面,学院紧跟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建筑企业的深度合作,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智能建造专业方面,学院紧密结合建筑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建立智能建造实训中心,模拟真实的智能建筑环境,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智能建造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而逐步成长为具备智能建筑系统设计、施工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此外,学院还注重专业集群建设,打造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装饰等多个相关专业的专业群,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建筑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四川建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在建筑、工程和技术教育方面的优势,深度参与到西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学院依托强大的专业师资和技术力量,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发力,为这项工作提供支持。专家团队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为乡村道路、桥梁、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规划、设计和施工指导,有效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学院开设农业建筑、城乡建设规划等专业课程,并开展短期培训班、函授教育,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此外,学院还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的扶贫项目中,通过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截至2024年7月1日,学校近5年年均非学历培训近5万人次,是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88倍,充分展示了学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力度。

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精准对接帮扶地区发展需求,学院选派优秀教师驻村帮扶,让教师们走出校园,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在情感上建立深厚的联系。例如,学院教师远赴得荣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围绕“五个振兴”战略,从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等多个维度发力,不仅给乡村带来了外部资源的支持,更激活了乡村的内在活力,让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希望。这些驻村教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扶贫的深刻内涵,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他们的努力,教育资源与乡村发展实现了深度融合,为帮扶地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高职院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面临的挑战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支撑。广揽天下英才参与西部的开发和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2]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更新培养模式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挑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目前培养出的人才还难以满足行业对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的高标准需求。这种现象在建筑行业格外明显,随着行业转型升级的加速,行业对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就要求学院必须迅速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能够应用技术研发、推广新技术,并适应全产业链生产、施工和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纵深度不足。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西部地区企业在参与教育方面的意愿和能力有限,导致四川建院在校企合作方面面临深度和广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内容单一等问题也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这不仅限制了学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阻碍了学院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教育资源分配整合难。西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职院校在获取、分配和整合教育资源上面临巨大挑战。优质师资、先进教学设施、充足科研经费等资源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四川建院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由于资源有限,学院在科研设备、图书资料、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教师开展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需求。这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也制约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应对策略

灵活调整人才培育模式。针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采取多元化策略加以应对。四川建院需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确保教学与行业需求同步发展。同时,应加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特别是应对新兴产业和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应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引入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政府与企业也应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建设终身学习环境,激励人才发展。通过课程体系的灵活调整、校企合作的深入探索以及终身学习环境的构建,有效应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缺乏的挑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院校与企业合作。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是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积极推动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既要关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又要注重合作形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既要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又要发挥高校在人才、知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作用;既要关注当前合作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效果,又要注重未来合作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挖掘和培育。同时,政府也应建立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高校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与整合的难题,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学院要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域限制,加强同其他学校的合作,积极统筹协调各类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共享。通过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其次,可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多元化投资渠道,拓宽教育资源来源,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最后,教育资源的紧张不仅是西部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整个西部民族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四川建院在努力优化自身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也要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更需要的地方。学院要积极实施对口帮扶计划,选派优秀的教师和干部到西部民族地区进行驻村帮扶。他们就像“教育的种子”,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地方,帮助提升当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还为当地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同时,四川建院可以加大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设立专门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学院深造。这些学生就像“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以四川建院为代表的西部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校企合作方面,不仅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也为其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产教融合方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能力为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在专业建设方面,满足了西部地区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创新创业方面,通过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指导、资金扶持和项目对接服务,促进了高质量就业,为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劳动力资源,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对口扶贫方面,学院将优质教育资源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需求,不仅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也为贫困地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面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复杂挑战,四川建院积极应对,通过灵活调整人才培育模式,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为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高职院校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和长远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玉东.西部大开发与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发展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3.

[2]徐通模.对发挥高校在西部大开发中特殊作用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1.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徐杨单笑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