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生鲜“美颜”,海淀完成全区食品交易市场“生鲜灯”改造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近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辖区农批市场和食品流通领域“生鲜灯”改造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13家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2431盏“生鲜灯”改造。
“不管走到哪个摊位,看到的都是一片红艳艳,完全看不出来这些肉到底新鲜不新鲜……”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美颜黑科技”——生鲜灯,通过调整光照颜色让原本黯淡无光的肉类看起来更加新鲜红润,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根据《办法》第三十八条,销售者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在全区开展农批市场和食品流通领域“生鲜灯”改造督促整改。执法人员先后来到玉泉东商品交易市场、超市发永定路店等多家农批市场和大型超市,现场查看猪肉、牛羊肉、水果蔬菜、水产品等重点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生鲜灯”改造使用情况。同时向商家强化普法宣传,详细解读即将施行的《办法》,向消费者科普“生鲜灯”的分辨方法,提高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的辨别能力。
在玉泉东商品交易市场的一处肉类商品摊位前,摊主展示了改造完“生鲜灯”后,开灯关灯两种情况下,猪肉的色泽基本看不出区别,减少了修饰和美化效果,还原了鲜肉的真实感。
记者了解到,《办法》发布后,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紧抓政策过渡期,率先在锦绣大地完成全市首家农批市场“生鲜灯”改造,同时通过宣贯部署、提供改造示范样本、“一对一”指导改造落实等措施,完成全区13家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2431盏“生鲜灯”改造。
此前市场上的“生鲜灯”。
编辑樊一婧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