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人数翻倍增长,一个区医院是如何“应急”的?

2022-12-25 18:25:33 - 新京报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顺义区医院承担着全区主要诊疗和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重任。连日来,就诊人数翻倍增长,特别是夜间急诊压力大,顺义区医院为减少夜间急诊排队等候,门诊部特别增设“呼吸内科”和“心脏内科”夜间门诊,配备化验、CT、超声等检查项目和取药服务。

记者了解到,从12月1日至24日,顺义区医院接诊1.4万余人次急诊患者,近两周,每天急诊人数达到700多人次,需要输液的多达100多人,而且危重症患者逐渐增多,是之前的4倍。面对急剧增长的急诊需求,顺义区医院加快改建南院区,将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和病房,紧急搬迁至南院区,同时,扩充诊区和病区提升综合接诊能力,协调全院人员支援急诊科,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正在发力,并得到了实际的检验。

全院支援急诊,医护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目前,顺义区急诊就诊量爆满,且急危重患者激增,年龄偏大,基础病多,多脏器呈衰竭状态,需要的抢救措施支持治疗强度更大,如气管插管、血滤等医疗操作也达到了平时的数倍。

急诊科就诊人数明显激增,但医务人员因病减少,值班人员缺口较大。为保障诊疗工作,目前,顺义区医院协调全院人员支援急诊科。与此同时,根据急诊患者就诊量,抽调内分泌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科、重症医学科医生补充急诊医生诊位,缓解接诊压力,缩短患者待诊时间。

就医人数翻倍增长,一个区医院是如何“应急”的?

急诊科主任张海燕,在急诊工作多年,已成了“多面手”。连日来,张海燕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每天服用药物后,继续在急诊指挥抢救、统筹协调、接替值班等,有时忙到嗓子说不出话来,再加上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疼的时候她整日弓着身。

在抢救间内,张海燕顾不上休息,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她表示,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自己也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做好每一次抢救。

记者了解到,除了急诊科的医疗资源,顺义区医院调配全院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供急诊使用。目前,顺义区医院在几个重症监护室的基础上,设置了其他专科普通病房可转化为监护的床位,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收治。

此外,顺义区医院紧急采购了一批新监护仪,用于保障病房重症病例监护使用;重新梳理急诊临时输液流程,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时给予输液治疗;优化急诊检查和救治流程,畅通绿色通道,重点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儿童、透析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

全力备药,药师与新冠病毒“赛跑”

每年的12月,是取药的高峰期,随着近期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考验,顺义区医院药剂科优化了急救药品的储备,保障急诊的用药需求。

11月,顺义区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杨春霞,带领科室提前分析药品供应信息,结合疫情防控新措施,安排科学制定药品计划,预判并储备所需药品,加大了发热、儿科、孕产妇及高龄患者等群体的用药采购量。

就医人数翻倍增长,一个区医院是如何“应急”的?

其间,杨春霞主动与多家药材公司协商沟通,协调药品储备供应,针对现阶段退热药品短缺的现象,药剂科实行发热患者拆分销售、限量供应的措施,安排专职药师对外科系统及患者做好用药指导。

面对药剂科人员相继出现感染、人少工作量大的难题,药剂科采取灵活在岗、停人不断岗的模式,杨春霞将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中心药房、临床药学及静配中心等多部门人员重新整合,统一调配人员24小时支援南院区发热门诊药房工作。

经过药剂科组织药品货源,整合人员支援发热门诊药房,目前,顺义区医院基本完成近期保障治疗药物的储备工作,确保药品的正常供应。

不过,这场药品与新冠病毒的“赛跑”还在持续,杨春霞虽病着也没敢懈怠,一有时间就到药房帮忙,到各个药房巡查,在看到药房里摆满了足够的药品、窗口前不再排起长长的队伍时,才放下心来。

透析患者就医,院感防护和医疗救治两不误

全院支援急诊科后,常态化门诊科室就诊是否有保障?在顺义区医院肾病中心,有近280名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进行规律的血透治疗。他们是医院中常见的特殊群体,每周三次往返医院,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

自11月以来,顺义区医院透析室30多名医护技人员就开启了加班加点模式,70台透析机也“火力全开”。在科室患者居多,接连有医务人员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又避免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院内交叉感染,成了肾病中心面临的巨大挑战。

顺义区医院肾病中心主任邱强博士,是一名中共党员,有事也第一时间冲在前边,他及时调整了科室结构及人员,将医务人员重新排班分工。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发生,他设置了详细的防疫措施和流程,从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到管路预冲、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处理等,从预检分诊、接诊、治疗,到终末消毒,保障区域内血液透析患者的正常诊疗与安全,做到院感防护和医疗救治两不误。

邱强十分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他表示,由于长期透析,大家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和烦躁的心理,医生不但要用医术治疗患者的病症,更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患者,作为医生,希望能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恢复对生活的热情。

就医人数翻倍增长,一个区医院是如何“应急”的?

连续多天,在顺义区医院,和张海燕、杨春霞、邱强一样,各岗位医务人员几乎都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在“动员令”和“倡议书”后,党员医护人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各支部担负起医疗救治的重任,行政职能部门的医护人员,也支援到临床一线。顺义区医院第一时间成立的急诊医疗救治指挥部,组建了呼吸专家组、二线会诊团队,指导各专科病房对肺炎患者的诊治工作。医务科每日梳理急诊患者滞留情况和重症病例救治情况,向指挥部反馈,院领导随时协调全院各科室床位和指挥急诊病人入院收治工作,在解决好临床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运转。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唐峥校对卢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