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式增长的酱酒新势力檀台,为何被称为“茅台平替”?
最近几年,中国的白酒行业,用八个字概述:整体下滑,酱酒独秀。
全国白酒产量,从2016年的1358万吨,下跌到去年至671万吨,7年下跌一半。
同时,酱酒却在逆势飙升。去年,酱香型白酒产能同比增长16.7%,约占我国白酒总产量的10.43%。但是,酱酒只用十分之一的产能,就实现了白酒行业三分之一的营收、近四成的利润。
秘密在于,大部分高端白酒都是酱酒。一瓶高端酱酒,动辄相当于普通人一两个礼拜的工资。而高昂的价格当中,占大头的并不是酒体成本,而是营销费用和品牌溢价。
今年春节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宴席上,出现了一股酱香界的新势力:檀台酒。老庙黄金、盼盼、韵达快递、林家铺子、牛排保鲜局、马泰克、福事多等等,不约而同将其作为接待用酒,甚至上榜福布斯的企业家也在喝。
作为酱香界的新品,檀台初入市场就取得爆发式增长,月度销售平均增幅高达83%。品质毫不逊色但价格却相对亲民,被众多企业家评价为:茅台平替。
檀台是怎么做到的?
慢酿8年所以快醒
贵州仁怀被誉为“酱酒之都”,全国一半的酱酒产能都集中在这里。
赤水河聚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两岸的土壤富含钾磷等多种矿物质,水体经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经过层层过滤并吸收土壤中的矿物成分,最终成为酱香白酒上好的酿造用水。加上当地特有的微生物条件和红缨子高粱,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说法,离了茅台镇,再无好酱酒。
檀台的基酒厂,就来自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与茅台酒厂相距不远。酒厂基酒储存2万余吨,位列茅台镇前三。喝过檀台的人,一口就能品出那一份茅台镇独有的酱香味。
但一款好酱酒,不仅要看产地,酿造同样关键。酱香不同于其他香型可以快速生产,要获得酱香风味,必须经历高温酒曲、高温堆积、多次蒸煮、发酵、取酒等工艺,整个生产过程漫长繁复,并且对原料、产地都极其严苛。
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檀台酒的酿造过程严格遵照时令、循序渐进。以赤水河水和本地红缨子高粱为原料,只采用整粒高粱,严格遵循传统坤沙工艺的要求。
1年酿造,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这就是茅台镇酱酒特有的“12987”工艺密码。再加上基酒储存期一般3年以上,这意味一瓶合格酱酒生产周期至少需要4年。
秉承高端慢酿品质的檀台,却不满足于此。它选用的基酒,会陈酿8年之久,大幅领先于行业。不同酒龄、香型、轮次的基酒,再按比例与15年、20年的老酒勾兑,混合好后还要再陈化灌装,这样才能使酒体和谐醇香。
由于采用8年慢酿的基酒,酒体中容易上头的物质早已挥发,酒体更加稳定。所以在饮用后,第二天醒酒较快,非常契合商务需求。
隆重场合喝茅台真心朋友喝檀台
檀台酒的外观,堪称高端大气。
檀台,是战国时期赵成侯所建的古建筑,其巍峨高峻,气魄宏伟,以激发君王称雄立业的壮志。明代文学家李攀龙为其作诗:郡斋西北有檀台,落日登临醉眼开。檀台酒由此得名。
除了取名古韵古风,整体包装设计整合了古老的营造法式、活字印刷等传统文化元素,化繁为简,呈现极致的东方美学。
檀台选用的一款高端酒体,还曾在一次轻工业部举行的酒类盲品评比中,打败了酱香行业龙头荣获金奖。
2021年4月,在成都举办的檀台盲品品鉴会,中国白酒泰斗曾祖训、水井坊现任总工赖登燡、四川食品协会会长张胜明、中国白酒协会理事胡永松、第五届白酒评委陈尚智等五名白酒大师,一致给出了好评:微黄透明,酱香优雅,醇厚细腻,香味协调,空杯留香持久,具备大曲酱香型白酒典型风格。
但这款拥有如此口感和外观的高端酱香酒,却采取了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到手价只有行业龙头茅台的不到五分之一。
中国的酒文化发展到今天,“少喝酒、喝好酒”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不少酒企抓住这一点,纷纷提高品牌定位,推出高端白酒。
这为高端白酒赋予了一定的奢侈品属性:消费者支付的高价格当中,相当大的比例不是在为酒本身买单,而是在支付品牌溢价。
这样的消费习惯,正在慢慢改变,一种全新的消费趋势正在悄悄兴起:经历过去的三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趋向于更加务实,不再刻意追求面子,而是抓住“喝好酒”的本质。
看似特立独行的檀台,其实抓住了白酒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消费的新趋势:品质依旧,但价格回归,降低营销成本,换取更好的品质和性价比。
不少经销商将其品牌定位策略总结为:隆重场合喝茅台,真心朋友喝檀台。
这个品牌定位的背后,也蕴含着檀台的产业雄心,其要在5年内冲顶100亿,致力于成为继茅台、国台、钓鱼台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四台。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