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重庆行动60|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丁贤彬:分级预防慢阻肺,让呼吸一路畅通

2022-11-16 12:09:56 - 上游新闻看点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2019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中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病率高达13.7%。慢阻肺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但超9成的患者对自身患病却并不知情,公众的防控意识亟待提高。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60|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丁贤彬:分级预防慢阻肺,让呼吸一路畅通

一级预防,从病因入手阻断慢阻肺

老赵(化名),今年40岁,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咳嗽、咳痰,还感觉胸闷气短,稍微活动一下就透不过气。医生诊断后说,这是得了慢阻肺。慢阻肺究竟是什么病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通常是由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所引起。

丁贤彬介绍道:“早期慢阻肺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和喘息等症状。同时,慢阻肺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

现实生活中,像老赵这样的慢阻肺患者并不少。这类患者早期没有明显不适,因此很少就医,给诊断、防治带来困难;有症状就医时,往往已经出现气道狭窄,治疗效果不好。因此,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好办法。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早期预防慢阻肺呢?

“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可宏观概括为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丁贤彬表示,个体因素包含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肺的生长发育、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以及低体重指数;环境因素包含烟草使用、燃料烟雾、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

一般来说,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有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慢阻肺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但既往也有研究报道女性对烟草烟雾的危害更敏感,更易患慢阻肺;妊娠、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直接或间接暴露于有害因素时会影响肺的生长,继而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哮喘、气道高反应性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越低,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

此外,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慢阻肺的发生。丁贤彬表示,重庆冬季阴冷潮湿,农村地区有许多家庭使用柴草、煤炭、动物粪便等燃料取暖、做饭,这些燃料会产生大量烟雾,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进而诱发慢阻肺。

“一级预防也就是病因预防,是降低慢阻肺发生率的关键。”丁贤彬提醒,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慢阻肺首先应该戒烟以及避免吸二手烟;其次,还需要避免粉尘作业暴露,长期从事粉尘作业的人群应该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最后是改善居住环境,使用燃煤、炭、柴等生物燃料进行取暖或做饭的家庭应该主动安装排风设施,减轻由此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吸入;同时,适度运动,定期接种流感疫情、肺炎疫苗,对提升免疫力,以及增强心肺功能、预防慢阻肺也十分有利。

二级预防,实现慢阻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二级预防,即指慢阻肺的早期筛查与干预,主要通过快速问卷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包括年龄、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污染程度、低体重指数、没感冒时经常咳嗽频率、平时气促程度、使用生物燃料烹饪(生物燃料指利用生物体制取的燃料,比如玉米杆、玉米芯等)频率以及家族慢阻肺患病史共7条。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60|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丁贤彬:分级预防慢阻肺,让呼吸一路畅通

“比如筛查的第一项是年龄,40-49岁的人群评估的时候是0分,50-59岁人群为4分,60-69岁为8分。通过7项评估之后,如果总分达到16分及以上,这个人就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了,需要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丁贤彬解释道。

三级预防,多维度做好慢阻肺疾病管理

如果没有做到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已经患上慢阻肺该怎么办?其实,即便已经确诊为有症状的慢阻肺,如能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也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样的“预防”就是三级预防,即做好慢阻肺疾病管理,这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重要措施。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60|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丁贤彬:分级预防慢阻肺,让呼吸一路畅通

首先,在患者疾病缓解期时,可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达到有效预防或减少呼吸道感染、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其次,应及早为慢阻肺疾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康复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呼吸训练等;此外,还需要对慢阻肺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长期监测肺功能情况,督促戒烟效果。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可根据个人需求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菌苗,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减少急诊、门诊和住院的次数。

丁贤彬呼吁大家: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最主要还是从病因入手,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远离慢阻肺,呵护你和家人的呼吸健康。

(文/胡茜)

编辑:周晋羽

责编:牟小容

审核:黄航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