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片光伏板带来的“三重效益”——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①
编者按
作为我省首个获批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获批创新示范区的民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以“江河源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促进青藏高原乃至世界同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即日起,青海日报推出“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系列报道,以全媒体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海南州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种田,没水;放牧,没草!”
早在20年前,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塔拉滩,是荒凉、干旱的代名词,这里寸草不生,是一片“不毛之地”。
如今,只要站在塔拉滩的高处望去,取而代之的是排列整齐、一眼望不到头的光伏板,绵延到天际线,可谓十分壮观;鳞次栉比的风车旋转着,硕大无比、洁白的风机叶片在天空中划出弧线,源源不断释放出清洁能源的绿色能量。
11月28日,我们走进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见证这里的日新月异。据介绍,目前海南州已建和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4314万千瓦,并网装机容量2094万千瓦,在建和新增核准清洁能源项目2220万千瓦,占青海全省的“半壁江山”,走出了“水、风、光、热、储”清洁能源“五子登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这是在最贫瘠的荒漠化土地上绽放的“惊艳之花”。
这是以“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海南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点围绕“生态本底脆弱与生态保护战略需求矛盾突出、产业基础薄弱与民生持续改善需求矛盾突出”两个瓶颈问题的生动实践。
当光伏与黄沙相遇,变身成为科技感十足的“蓝海”时,第一重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光伏板的遮挡有效避免阳光直射,板下阳光均匀分布,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加之光伏板定期清洗时的渗水,为牧草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光伏板下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滩变成了优质草场,牧草产量逐年提升,不仅解决了塔拉滩长久以来风沙肆虐的问题,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牧光互补”的生态富民路。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据测算,光伏园区建成后,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度达80%;产草量亩产174千克,年产草量达到11.8万吨,可满足20万只羊采食,按照每只羊单位日食鲜草8千克、每公斤鲜草1元、饲养周期6个月计算,可节约养殖成本1.44亿元。
随着光伏板下的土壤涵水能力提升,牧草生长迅猛,不仅遮光蔽日影响了光伏板吸收太阳能的效率,而且造成了冬季火灾隐患,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由此,“光伏羊”正式“出镜”,随之带来的是第二重生产效益的显现。
据海南州农牧局局长关却杰介绍,为合理利用园区内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光伏企业与塔拉滩附近的村集体结对共建、共同打造光伏生态牧场,每年6至10月入园进场免费采食,有效破解企业管理难题,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羊粪又成为草的天然肥料,改善塔拉滩贫瘠的土地。
“光”之所向,“伏”射万家。如今,新引进的光伏项目从一开始便把保护草场放在首位,在桩型选用上从环保、进度、造价、现场地质条件等多方面优化比选,优先采用螺旋钢桩,并提高高度到1.5米,便于光伏羊吃草方便,同时减少了施工期对植被和环境的破坏,降低植被恢复成本,“板上发电、板间牧羊、板下种草”的牧光储模式应运而生。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塔拉滩成为太阳能光伏板的聚集地,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善。在光伏板的“庇护”下,草场逐渐恢复,带来的是第三重生活效益的不断显现。
走进共和县铁盖乡吾雷村村民索南太的光伏牧场,在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青豫二期1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旁,一个可容纳500只羊的“羊圈”显得特别和谐,羊圈旁边是一座简易移动式板房,可为索南太放牧提供休息、生活所需。
“我们家200只羊全在光伏园区放养,不仅吃得好,还能卖上好价钱,家里人在园区打零工,一天能赚近百元。”索南太挥动牧鞭,言语间满是骄傲。
“蓝海”间,成群的藏系羊悠然地啃食青草,远远望去好似一粒粒珍珠撒在光伏板间。截至目前,共和县塘格木、沙珠玉、恰卜恰、铁盖及兴海县河卡镇红旗等5乡14个村,与黄河水电、大唐、国能等10家光伏企业共建光伏生态牧场14个,养殖规模达1.3万只,目前在建光伏牧场17个。
不仅如此,光伏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创新建设光伏扶贫电站,投资3.44亿元建设装机容量50.5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持带动海南全州5县173个村的7269户,每村每年收益30万元以上,并连续收益20年,成功探索构建了“光伏产业+绿色养殖+生态保护”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就在今年11月21日,通过打造“光伏羊”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并利用光伏企业搭建肉产品对外营销平台,组织开展高原天路飘香“光伏羊”进京暨牦牛下江南活动,向光伏国企、央企和北京、江苏、天津、四川、河北、深圳等地输送农畜产品300余吨,金额达17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绿色化、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营销品牌化的生态牧场新路子,实现了产业效益提升与农牧民增收的双赢。
今天的塔拉滩,让荒漠化土地实现“三重效益”碰撞出的火花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