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2023-08-16 09:12:00 - 新浪新闻

8月15日下午3时30分左右,10位医生经过近7小时的“持续奋战”,身体向后折叠180度的“折叠男孩”姜延琛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第二次脊柱矫形手术顺利完成。刚下手术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小姜麻醉后正常恢复清醒,经检查四肢活动都没有问题,总得来说第二次手术有惊无险,基本实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

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8月15日,姜延琛的主刀医师王宇走出手术室后与小姜爸妈及记者短暂交流。乔芮摄

本次手术主要针对小姜的颈部区域,利用钉棒系统将第一手术中已经牵开的几节脊柱固定住,对还未牵开的几节给做松解,以此巩固第一次手术的牵引疗效,并为下一阶段的手术治疗进行铺垫。

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8月15日,姜延琛第二次手术完成后被推出手术室。乔芮摄

手术频遇突发,螺钉打进骨头就像拧进“豆腐”一样

“小姜的整体基础其实比我们最初门诊评估时还要差,导致这两次手术的难度远超我们预期,”王宇介绍,脊柱的反向折叠病变会对病人的心肺等内脏器官,血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生理指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些都极大影响着手术的安全性,并严重限制了术中的可操作尺度。

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8月15日,主刀医师王宇与团队对小姜进行第二次手术。乔芮摄

利用钉棒系统对脊柱进行内固定,是此次手术的重点之一。而小姜的骨质疏松程度严重超医生预期,“螺钉打在他的骨头里,就像拧在豆腐里一样,这对一个19 岁的小伙子来说实在不正常。我们打螺钉的目的就是为了固定,固定不牢靠的话会影响疗效。”

对此,王宇果断选择更大直径、更长的螺钉固定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不然螺钉在里头时间久了就会松,你想,拧在豆腐里的螺钉慢慢就松掉了。”

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8月15日,姜延琛第二次手术中需要的螺钉等手术工具。乔芮摄

而此次术中突发的过敏现象,也使得这场“踏在薄冰上”的手术再遇新“拦路虎”。为了预防术中过敏,医生一般使用激素来控制,“但是小姜就很不一样,正常剂量对他来说根本没用,这种特殊情况在术前很难预料到,所以我们就必须随机应变,紧急处理他的过敏问题,这非常考验医生的能力与经验积累。”王宇介绍。

“第二次手术和第一次手术遇到的麻醉难题一样,突发的、超出预期的情况太多了,一步一个坎,每次手术都会遇到新问题而且很难克服,再加上颈椎部位是最危险的位置,这也是手术难度史无前例的原因所在。”王宇说。

“见招拆招”不断突破,下次手术主攻腰椎

谈及姜延琛的两次手术,王宇主任提到最多的就是“随机应变”和“见招拆招”,“他的情况基本都是不属于提前能够计算规划好的,身体情况等也和常规病人都不一样。”所以,王宇为小姜制定的治疗计划、手术方案等也在每一次诊疗、手术后不断调整、制定与更新。

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8月15日,王宇团队在姜延琛第二次手术中合力处理突发情况。乔芮摄

“比如,第一次手术其实我们只是想装上牵引架,但因他的脖子太僵硬、实在掰不开,所以说第一次其实是被迫做的术中矫形,那第二次我们考虑到他的神经比较脆弱,就绝对不会再进行术中矫形的尝试,这些变化我们也是在总结每一次经验后去进行调整的。”

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8月15日下午,王宇在完成手术后接受记者采访。乔芮摄

王宇作为专攻脊柱侧弯、脊柱畸形方向的专家,曾接诊并帮助众多“折叠”患者重获新生,他表示,小姜作为世界级罕见的“反向折叠人”案例,对于我国医学界有着重要价值。

王宇表示,“一方面,我们手术中采用反向牵引架、二氧化碳监测、肌肉松解等技术和操作,这些手段可以说都是为姜延琛量身定做的,另一方面,我们此前从未接诊过脊柱反向折叠的患者案例,所以为小姜手术也大大拓展了我们自己的技术应用范围,小姜的病例对以后的类似病例会有很大的帮助,在他这积累的经验非常宝贵,可以帮助今后的患者少走弯路。”

7小时有惊无险!“折叠男孩”颈椎部位手术实现预期

8月15日,姜延琛第二次手术现场中悬挂的的X光线图。乔芮摄

“这已经是第二次有惊无险了,但也不能说我们就已经完全掌握他的情况。”王宇告诉记者,“后面第三次手术将主攻腰椎部分,如何才能让后续治疗更加地稳妥有效,这还得要科学权衡,我们要谋求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才是对小姜真正的负责。”

责任编辑:陈琰SN225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