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2024-10-26 09:00:03 - 新浪新闻

【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丝路漫漫,驼铃声声,马蹄得得。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文物遗迹灿若皎月、多如星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保护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就是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广大群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痕迹,留得住文明根脉,方能用文化力量助推民族进步和国家昌盛。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甘肃客户端利用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的技术优势,联动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推出【丝路之光·说宝】特别策划栏目,通过各地文物,讲述甘肃故事,传递陇原声音,展现甘肃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文化力量助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本期【丝路之光·说宝】走进华池县博物馆,感受一片千年前的叶形配饰流光溢彩的精美。

【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00:00/00:00

设为列表图

视频来源:华池县融媒体中心赫波蔡亮

你能想象一片千年前的叶形配饰流光溢彩的精美吗?

出土于庆阳市华池县的鎏金骑射狩猎铜叶饰,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华池县博物馆。经鉴定,为唐代器物。

【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鎏金骑射狩猎铜叶饰通身鎏金,高8厘米,宽5厘米,重45克。叶形片状,叶柄有一圆孔,周边饰卷草纹,叶面中心下凹,铸造骑射图。

铸造骑射图下部雕造猛狮捕鹿图,狮子被猎手用长矛刺胸,做咆哮状,尾部上翘弯曲。鹿向前逃跑,叶饰构图复杂而严谨、雕造细微、做工精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反身射雁、长矛刺狮、猛狮咆哮、惊鹿奔逃,看着这些图案,我们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紧张感。

那个冬天又迎来了勇士们最喜爱的户外活动——狩猎。环顾苍茫四野,两名冲在最前面的勇士急速俯冲向前,一名勇士手中的长矛径直刺向正在逐鹿猛狮的胸口,如千钧击石,狮子纵身一跃,怒目圆睁,仰天咆哮;受惊吓的小鹿极力奔跑,却在广袤的草原无处遁形。另一名勇士左手挽弓,右手拉箭,忽转身、指上空,嗖的一声响,一只孤单失群拼命向上飞的大雁,拍了拍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样骑射狩猎的场景来自大唐的一片叶饰,冲破千年烟云,昂然降临世间。构图巧妙,制作精良,人物、动物造型写实逼真,体现出唐代雄健奔放、圆润洗炼的艺术风格与精湛高超的制作水平。

【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狩猎,古代也称为“田猎”“畋猎”“游猎”“射猎”等,俗称打猎,源于先民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谋生技能之一。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获取食物而想方设法猎取野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狩猎活动由猎取食物为主,逐渐地具有了娱乐、军事、体育等多方面的意义,成为习武练兵、强身健体、振奋精神、谋取收获的一项集体性的综合运动。

《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别称作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礼仪的田猎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了下来。史载,唐高祖李渊每年要举行一两次大规模的狩猎;唐太宗李世民亲手刺死“犯驾”的野猪;齐王李元吉更宣称“我宁一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唐玄宗狩猎更是频繁。帝皇好之,上行下效,日久,终形成了一股尚武的社会风气。

【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唐代狩猎之风盛行,以狩猎场面作为器物的装饰纹样便成为艺术品中常见的表现题材,不仅运用广泛而且刻画最为精美。唐代的丝绢、壁画、陶瓷、铜镜、金银器等物件上随处可见狩猎纹。

我们把狩猎的力量之美镌刻在器物上,斗转星移,它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仍然以特殊的方式,载着英勇的故事在时间的轨道上向前奔跑。

【丝路之光·说宝】一片“树叶”,会有多惊艳?

特别鸣谢:华池县融媒体中心华池县博物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