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基理】把握基层工作的“宜”与“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公务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基层公务员占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表现,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声誉和形象。
基层稳则国家安。基层公务员作为基层工作的执行者,群众工作可以说是基层工作的全部,其主要任务在于团结、教育、引导、协调、服务广大群众。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是基层公务员不断追求的立身之技,这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任务。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掌握好“宜”和“慎”的分寸。在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号召动员、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凝心聚力等方面,都需讲究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每一位基层公务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追求。
宜俯身倾耳,慎勿好为人师。公务员作为基层工作的执行者,面对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繁杂事务,应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因为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自己的事情有着最深刻的理解。我们只有以俯身倾耳的姿态,悉心倾听群众的声音,拜群众为师,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关切。这样,我们在开展工作时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有力支持,为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宜秉持平等,慎避颐指气使。新时代的公务员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任,必须坚决摒弃官本位的陈腐思想。以平等的姿态与群众倾心交谈,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平等意味着尊重每一位群众的人格和权利,不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而有所区别对待。当我们以真心实意与群众缔结深厚友谊时,群众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从而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倾诉。只有秉持平等的理念,与群众平等交流、平等互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干群关系,推动群众工作的顺利进行。
宜讲述小理,慎空谈大论。擅长讲述小道理的干部,就像一位贴心的邻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身边的实例,将政策和道理娓娓道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干部在群众心中树立了接地气、尚务实的良好形象,使群众感受到我们的贴心与温暖。例如,在宣传环保政策时,我们可以引用村里某个池塘因污染而变得臭气熏天的例子,让群众深刻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从而自发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宜聚焦实事,慎空谈言语。群众最注重实际,他们更多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在开展群众工作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宣传,而要将精力放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上。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筑牢党和群众之间的情感纽带。
宜因人而异,慎自说自话。在群众思想工作中,精准洞察群众心理是至关重要的。每个群众都有自己的诉求、喜好和顾虑,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和话语去对待每一个人。只有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交流,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关怀与重视。例如,对于年纪较大的群众,我们可以用温和、耐心的语气与他们交流,讲述一些过去的故事,让他们在回忆中感受到温暖;对于年轻的群众,我们可以采用时尚、活泼的语言,与他们分享一些新鲜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针对不同个体,我们还应灵活调整说话方式与内容,使我们的话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宜充分筹备,慎仓促上阵。在解决具体问题之前,充分的筹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从多元视角深入调研问题的详情,包括涉事群众的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等诸多方面,全面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与群众沟通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预先进行全面研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确保思想工作精准有力,一蹴而就。如果毫无准备,仓促上阵,就容易陷入交流困境,导致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会引发群众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宜率先垂范,慎只说不做。群众评判干部的标准是言行一致。公职人员在群众工作中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凡是需要群众参与的事情,我们理应率先行动,为群众做好榜样。在动员群众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号召上,而要边动员边付诸行动,以实干彰显决心。只有通过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他们才会踊跃参与,携手共促事成。我们要时刻牢记,以实际行动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做到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宜刚柔并济,慎刚猛无度。基层工作面对的群众形形色色。我们需要刚柔相济,根据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保持原则的基础上,展现出一定的柔性和耐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逐步化解矛盾,掌控局面,直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样既能体现我们的公正和威严,又能展现出我们的人文关怀,是在复杂群众工作中灵活应变的智慧体现。
宜阐释缘由,慎只讲政策。我们在工作中若只向群众强调政策,而不阐释政策背后的意义,可能导致群众暂时遵从,难免会在私下产生抱怨和不满。这样不仅会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在执行政策时,要耐心地向群众阐释政策的缘由,让他们明白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以理服人,减少政策推行的阻力。只有让群众真正理解了政策的内涵,他们才会自觉地配合政策的执行,做到事妥情安。
宜护民权益,慎空谈奉献。群众愿意参与公益和公共事务,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他们的善良和责任感的体现。作为基层公务人员,我们要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该给予群众的利益要足额给予,该守护的权益要全力守护,让群众感受到我们是在为他们谋利益、办实事。只有筑牢群众信赖的根基,我们在动员群众时才能一呼百应,共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果只是空谈奉献,而不实际行动,群众就会对我们产生怀疑,工作也难以取得实效。
宜掌控节奏,慎急于求成。部分群众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急于求成,强行干预,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多的矛盾和问题。在处理重大问题时,我们要把握恰到好处的节奏,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拖沓延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工作的进度和方式,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宜民主商议,慎指令包办。在群众工作中,民主商议是一种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要积极践行,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对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应该让群众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让他们在听闻、讨论、思考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民主商议,我们可以让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情的本质和利弊,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如果群众难以达成主流共识,我们就需要审慎斟酌这项工作推进的必要性,避免盲目决策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宜培育骨干,慎孤军奋战。“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群众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以群众的智慧来化解群众的问题,以群众的引领带动群众的前行。多数群众具有从众心理,当有先锋引领示范时,众人会自然地响应和追随。因此,我们要紧密团结群体中的党员、代表、乡贤等骨干力量,先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再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引导群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培育骨干,我们能够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更好地推动群众工作的开展。(作者: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