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今年将开展人员分类制度改革

2024-02-26 16:45:28 - 新京报

2月26日,首届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大会召开,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市属医院、医学科研院所十大科技事件,部署了本年度重点任务。

去年北京有3位专家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北京有3位专家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入选北京学者,9项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新获批3个国家级研究平台,8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牵头2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牵头完成1项国际标准制定,改写2项国际指南,发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会上,6家院所代表汇报交流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院所融合发展、PI制度改革、科研人才引育、科研成果转化经验等内容。

市属医学科研院所是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其中神经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研究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胸科医院等单位均由市属科研院所孵化,至今实行院所合一的运行机制,具有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紧密结合的优势。

会议指出,市属医学科研院所是首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生力军。北京集中了医学科技创新最宝贵的临床资源和病人资源,18家院所构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医学科研院所集群,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平台。市属医学科研院所是临床需求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桥梁,是打通药械科学价值、临床价值、产业价值的关键一环。

今年将搭建成果验证平台,配备科研转化工作人员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部署了市属医学科研院所7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

今年,北京市属科研院所要通过人员互聘、设立双PI课题等方式,推动院所科研人员与临床医师合作,更好地梳理、凝练科学问题,更加规范地开展临床研究,将临床优势转化为医学创新优势。以专病研究为载体,牵头组建临床研究联合体,带动提升临床研究质量效率。

在支撑保障方面,今年要搭建成果验证平台,配备专兼职科研转化工作人员,打通成果转化链条,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增强院所“造血”功能。

北京还要开展人员分类制度改革,对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工作分类,为各类型职工提供适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细化人员分类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不同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加速人才活力的释放。

■专家谈医学科研: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各有侧重

科研是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

“外界一般认为医生就是看病、做手术,但要做到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王宁利说。

他介绍,医学科研着眼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当医生有了足够的临床积累和团队,就能对某个临床问题进行主动研究,并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成为“临床科学家”。另外,医生发现问题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与工科、基础科学研究者合作,通过多学科交叉来攻克技术问题。

不同类型的医院,科研的主攻方向不一样,重点三甲医院的方向应是攻克重大疑难疾病,基层医院可以围绕某一个地区的医疗健康管理开展公共卫生层面调研。

他表示,近年来,同仁医院围绕致残致盲性眼病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例如,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超过50%,还没有出现下降拐点,去年,同仁医院副院长金子兵团队发现了近视的新的基因突变,其中的新发现有望为近视眼轴增长找到新的可能的干预靶点

该院准备推动减少闭角青光眼致盲行动计划。王宁利告诉记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闭角青光眼的发病率在2%左右,致盲率在25%左右,女性、远视、有家族史是高危因素。我国曾在2014年彻底消灭了致盲性沙眼,目前的技术也有望消除闭角青光眼致盲,难点在于对人群进行早筛早诊,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希望通过一张照片就能进行初筛,让风险人群及早接受干预。

新京报记者戴轩

编辑白爽校对刘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