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大湖览翠 ——“呵护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蹲点调研采访(下)

2024-08-23 06:57:50 - 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雪山的冷峻、湖水的温婉、草原的盎然……大自然造就的美景,在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别样的生态画卷,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游客为此停留。位居“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的青海湖,在一次次战略“红利”的叠加释放中,实现迭代升级,如今正处在以国家公园创建统筹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期。

去年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生态旅游如火如荼的背后,是生态资源释放的无限“潜景”。青海湖正在严格的保护中向着全面绿色转型,兼顾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基础设施提质、民生福祉改善等方方面面,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维度中,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山水更显“颜值”、发展更有“价值”、旅游产品实现“增值”。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大湖览翠 ——“呵护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蹲点调研采访(下)

提质增效

让体验越来越好

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有优势更有潜力,于青海湖而言,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实现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亦是如此。

去年,青海印发实施《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守好“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这是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的生动实践。

至今,按照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一芯一环多带”旅游发展战略,编制了《青海湖示范区总体规划》《青海湖示范区五年行动方案》,以京藏、西和、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为纽带,打造“快进慢游”服务体系。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提档升级的青海湖景区迎来了众多省内外游客。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215万人次。

“严格标准、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完善设施与服务。”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旅游经营分公司总经理史真林说,目前已累计投资约2.8亿元,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实施原址提升改造,相继完成了二郎剑景区码头加固、倒淌河至二郎剑景区段旅游公路等项目。

倒湖茶公路是进入青海湖景区的必经之路,作为一条功能与颜值兼具的绿色景观大道,是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其中,长50公里的倒淌河至二郎剑段先期完工并实现通车,让游客在感受到美好出行体验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

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景区服务要素更加健全,游客体验更加丰富,新引进的几辆无人自动驾驶观光车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史真林介绍:“为积极探索‘旅游+科技’的增长模式,推进智慧景区建设,青海湖景区引进2辆9座无人自动驾驶车。在完成系统调试后,于6月21日正式投入运营。”

往二郎剑码头走去,游客井然有序排队登船。“原来需要等半个小时,现在人满即走,运力提升的同时也丰富了游客体验。”青海湖景区游轮分公司总经理王永珍说,景区今年计划新增4艘机帆船,目前已到位3艘,还引进一艘新能源驱动帆船,这是继续向绿色转型的又一次尝试。

景区入口处,一场大型文化演出以分段式场景,带着游客在感受历史的同时实现深度游。今年,大型沉浸式巡游表演《梦回青海湖》成功首演,以剧目呈现形式展示青海湖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且新建成的中国第一代鱼雷试验基地纪念馆、青藏高原动植物标本馆和青海非遗展示馆也免费向游客开放,游历山水间,游客还可感受属于青海湖的悠久历史,这些正是丰富旅游供给的又一体现。

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立足服务于国家公园创建大局,推动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如今,景区上线运行了智慧景区程序,新增了多项体验项目,并成功申报“国家级青海湖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与省交通医院合作建成了青海湖景区医疗服务站。省交通医院驻青海湖医疗服务站主治医师祁香兴说:“主要为应对高原突发病及意外伤病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急救设施,在省内走在前列。”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大湖览翠 ——“呵护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蹲点调研采访(下)

向绿转型

让产业更有奔头

生态于青海,是底色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让生产生活方式沿“绿”而生、向“绿”而行,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地处青海湖畔,国家公园和青海湖示范区创建,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全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找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海晏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英直接点题:“始终让生态优先理念贯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全过程,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和改革发展的‘乘法’,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发展成果并从中受益。”

金沙湾观景点被“夹带”在碧水金沙间。青海海晏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杰加介绍,金沙湾观景点依托特有的环湖沙漠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就业带动型、业态参与型、产品销售型、资产分红型,深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

阿东来自海晏县甘子河乡温都村,而今他经营的奶茶店和旅拍店收益可观,今年盈收已超12万元。桑杰加介绍,景区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92个,其中本地务工人员占比80%,从试营业到目前工资支出已达到50万元,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联动发展、服务地方”为目标,在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合理布局12个生态观景点,实现集体经营、集体受益。

到达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镇的黑马河敖包观景点时,游客排成长队井然有序地乘坐观光电车前往观景点,随行的黑马河镇人大主席翟增荣告诉记者,观景点自去年7月试营业至今,实现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生态成果反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黑马河敖包观景点的发展,辐射带动黑马河镇文巴、正却乎、加隆、然却乎4个行政村共同受益,以“党组织+联合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去年每个村实现100万元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

翟增荣告诉记者,一手推动业态更趋完善,一手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目前4个行政村已经将产业发展转移到镇上,将共同投资打造集餐饮、住宿、特色产品产销等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园,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统筹一体推进。

把山水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生动实践,产业的发展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也从一定程度上活跃着周边的餐饮、住宿等业态。

牧之源文巴民宿是黑马河镇文巴村集体产业,距青海湖只有4公里,成了游客留宿观湖的绝佳地。文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主才让告诉记者,作为村集体产业,2019年6月由第三方运营,租期6年将实现收益200万元,目前村里个体经营民宿的也有15户左右,收入有了明显变化。

“持续发挥地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生态旅游与生态科普宣教‘双轮’驱动,将从传统大众观光向着更可集约、更可持续的生态旅游提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翟增荣表示。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大湖览翠 ——“呵护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蹲点调研采访(下)

联农带农

让发展更有前景

深入挖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内涵和绿色空间,多年的保护成效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如今,当战略机遇叠加,生态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更好带动广大群众成为生态保护者、发展受益者。

网红打卡地“青海湖断崖”,是海北州刚察县境内的圣泉湾生态体验区观景点,因其绝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算一笔生态账,圣泉湾生态体验区观景点负责人王福说:“去年7月开始营业,仅三个月就收入约360万元,冶合茂村村集体实现分红44万元。”

说起圣泉湾生态体验区观景点所在的冶合茂村,从传统畜牧产业向生态旅游产业转型,多年的保护成果有了回报,让本就守着青海湖的冶合茂村有了更多出路。去年,刚察县政府和刚察县仙湖旅游投资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打造了圣泉湾生态体验区观景点,以“政府+企业+村集体”模式进一步深化联农带农。

格日卓玛来自冶合茂村,如今在观景点入口处经营着一个“推车商店”,售卖零食、饮料和鱼食。原先在县城打工,看好生态旅游前景,回乡创业,从打工者成为经营者,格日卓玛甚是开心。“以前打工一个月也就3000元,去年只三个月就挣了5万元,就算给村集体缴纳1万元,也还是增收了不少。”她说。

圣泉湾生态体验区观景点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也为村里的牧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路。依托村集体产业,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冶合茂村三社社长曼拉加布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100多人在观景点就业,月收入3500元左右。

以好生态孕育好“潜景”,让好风景成为新经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质向“新”的产业正起势向前。

卓玛措来自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镇莫热村。她家距离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大约2公里,因看好青海湖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依托景区庞大流量带动,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了民宿。仅去年卓玛措经营的民宿盈利20万元,今年,卓玛措家的民宿每天都是客满状态。

统筹青海湖国家公园与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引导环湖群众以生态保护、生态宣教、自然体验等方式积极参与到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来。我省利用游憩资源,系统布局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项目,探索特许经营,编制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空间布局、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等专项规划,制定生态旅游正负面清单。并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打造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展示、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科普宣教和研学营地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

在生态的定量中找寻最优解,广大环湖群众欣慰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欣喜于有了更多发展机遇。从传统畜牧业“进军”生态旅游业,在业态的日臻完善中,不单单是收入结构的明显变化,观念、思路也在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成为永恒的主题。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大湖览翠 ——“呵护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蹲点调研采访(下)

【手记】一湖清水步步景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这个位居“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的高原湖泊,是青海的王牌景区,也是众多省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打卡目的地。把生态保护优先贯穿始终,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湖实现了一次次迭代升级,如今在以国家公园创建统筹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资源独特、生态优势凸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有限的生态空间中扩大绿色发展的“容量”,生态旅游成为坚定的“绿色选择”之一。如今,举步是景的青海,在生态资源中找寻“美丽经济”的更多方式,树牢生态保护无上限、旅游发展有下限的意识,瞄准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旅游产品持续丰富,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做强做优,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生态旅游成为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温婉壮阔的青海湖,湖清岸绿、步步是景,当绝美的自然风光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无限优势时,也让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增添了十足魅力。从青海湖主景区到观景点,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水平提升、联农带农深化,都实现了有机统一,也整合出了最大效益。环湖一周,看到了很多变化,也听到了很多故事,在生态资源中找寻发展先机,生态保护成果正转化为发展红利,带动民生福祉改善,以一点发展带动全域,在环湖州县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面朝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游客欣赏水天相接的壮阔,赞美湖光山色的壮美,不时发出一声声感叹。在一次次的采访中,我们深知青海湖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严格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不同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那些或平淡或感人的故事里,满是大家对青海湖的敬畏,汇聚出保护青海湖的强大力量。而且在采访过很多环湖群众后深刻感受到,依托青海湖生态优势谋求“绿色营生”,产业向着绿色高质转型,传统产业焕发“新”机,生态产业潜景广阔,发展方式变化的同时大家的观念也有了明显变化,把不破坏生态环境作为绿色发展的底线红线和刚性约束,坚持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依托生态资源和保护成果,以生态旅游为载体谋求更加多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努力让好生态变成好风景,进而成为“好经济”,实现绿富美。(作者:宋明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