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六十年如一日忠诚守护 让红色血脉延续
大皖新闻讯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从1964年起应首长一句嘱托起,60年来,村民张爱华一直坚守承诺,用生命和岁月守护着那片先辈先烈斗争过的红色战场——大别山鸡公寨的“红军洞”。9月25日下午,“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采访团成员来到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去了解中国好人、河南省优秀文物保护员张爱华半个多世纪的“守护”人生。
通往郭家河乡天台山的山路崎岖不平,但83岁的老人张爱华仍然坚持每月爬上去,她要到山崖上的红色革命旧址——“红军洞”瞧一瞧,要到山顶上的红色革命旧址——晏春山烈士跳崖纪念地看一看,去看看这些地方是否被山洪冲坏,是否风化倒塌。
“我永远记得六十年前首长跟我说过的话,我要信守承诺。”张爱华向记者回忆道,革命战争年代,郭家河乡湾店村潘湾组鸡公寨因地势险要、山洞众多,是大别山革命斗争时期游击队员的主要落脚地,被大家称作“红军洞”。被誉为“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一面红旗”的著名老红军刘名榜,曾带领游击队员在这里与敌人巧妙周旋,坚守后方,藏身山洞6年之久,留下“燕子洞”等4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
1964年,时任河南省纪委书记的刘名榜回到了家乡郭家河乡,面对老部下之女,感慨万千:“这里有你父辈的足迹,是烈士们安息的地方,也是历史的见证,你要保护好。”张爱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是党救了我的命,是党教会我做人,是党给了我一切……”张爱华告诉记者,1947年,由于父母均参加革命不在身边,年仅6岁的张爱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扔到河中,被人救起后一直高烧不退,直至昏厥。再次醒来时,她已在部队医院,眼前都是戴着“五星帽”的人。
张爱华回忆,那种刻骨铭心的重生感觉,永世难忘。解放后,她被送到学校。8年学生生涯,党组织为她解决了衣、食、住等诸多困难。1961年,张爱华被安排到陡山河乡小宋湾村教书,随后又调回湾店村王湾组,期间,她既当教师,又当村计生干部。
“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一段红色故事,一石一洞都留有革命先辈斗争故事,我必须要守护好。”自答应了要守护好家乡后,看护这些革命遗址成了张爱华此生最重要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有人偷偷拉着机械、物资进山,企图开采石头卖钱,被张爱华发现了,她立即上前劝阻,但那些人硬是在石头上钻炮孔、填炸药,张爱华不顾一切扑在炮眼上,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要炸石头就先炸死我!”偷采者见状只得撤出大山。寒来暑往60载,张爱华制止各种损坏革命文物旧址行为20多次。
张爱华还经常到中小学校,给孩子们作报告、讲革命故事。如今,新县县委县政府依托“大别劲松”刘名榜、“大别江姐”晏春山等先辈先烈革命事迹,在郭家河乡湾店村潘湾组打造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印记潘湾,在村里建成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张爱华虽已83岁高龄,但她仍然坚守在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第一线,多次赴省、市作宣讲报告,免费给全县党员干部及外地游客讲解红色历史、传扬红色精神。
1年、2年……60年,从青春少女走到耄耋老人,张爱华守护“红军洞”数十载,收集捐赠文物、义务做宣讲员,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书写着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用赤诚与坚守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铸就了一座无私奉献、守诺践诺的道德丰碑。
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徐琪琪陈丽卿/文 胡伟民/图
编辑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