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周礼之乡陕西岐山 “双子楼”里爱满庭院
来源:新华网
在陕西省岐山县,有一座“骨肉相连”的“双子楼”,住在这座造型特别的楼里的大家庭,家和万事兴,堂睦福寿广。95岁的老太太笑口常开,韦氏兄弟兄友弟恭的日常生活更是羡煞旁人。他们孝老爱亲,让双子楼爱满庭院,传承温暖家风,以“小家庭”的幸福文明促进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与进步,成为周礼之乡的一段美谈。
自2013年以来,岐山县启动了传承周礼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载体,大力培育夫妻和睦、敬老孝亲、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以好家风带动新民风。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韦录焕家庭被推选为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
如今,在岐山县,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带来的一股清风正气正在兴起。
今年58岁的韦录焕,是岐山县蔡家坡镇岐星村村民。弟弟韦录明,小他7岁。三十多年前,为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韦录焕、韦录明兄弟两家做了邻居,将房屋建成“骨肉相连”的格局。
什么是“骨肉相连”的房屋格局?就是两家修建一模一样的“连体房”,院子没有院墙,楼梯共享,甚至连客厅和二楼大厅也有门互通。这样的造型,让楼体面积比左邻右舍的楼房宽一倍。
多年来,韦录焕、韦录明兄弟的名字分散在两个户口本上,却从一个大门出入。这个特殊的一家人在“双子楼”和谐相处,相互帮助,共同照顾父母,让村里人羡慕。多年来,虽然“双子楼”内部经历了两次装修,但两家一直保持着这种“骨肉相连”的格局。
“一家人在一起,不要计较太多,家和才能万事兴嘛!”韦录焕说,现在这个楼房修建于2000年,两家中间的红色圆门是父亲设计的,他说这叫“和为贵”。
据了解,韦氏兄弟的父亲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喜好读书,爱好传统文化,于2004年去世。母亲虽是文盲,却深受岐山周风秦韵影响,一生与人为善,至今依然能背诵很多包含古人智慧的民间俗语歌谣。今年已95岁高龄的老母亲,现在是这个四世同堂、9口之家的“老祖宗”。
“母亲90多岁,身体硬朗。平时我们除了悉心照顾她的吃喝外,更加注重对她的陪伴。我和妻子日常陪母亲吃饭,逢年过年家里的小辈也常常围在老人身边。”韦录明说,除了自己和哥哥外,妻子和嫂子对母亲也特别上心。“这么多年,大家一起照顾母亲,更细致,也能让母亲更舒心。”
除了共同照顾母亲外,两家人在大事小事上都相互照应。“我和妻子曾外出打工多年,很长一段时间,儿子都是弟弟和弟媳帮忙照顾。”韦录焕说,大事如此,小事上的照应更是不胜枚举。平时妻子不在家弟媳会给自己把饭做好;弟弟家没人,自家会把两边都打扫干净。
“两家总计近两亩的农田连在一起,谁家地多地少不在乎,谁买的种子、谁施的肥也不必在意,每到丰收季都是对半分粮。“韦录焕说。
“孝顺长辈、照顾父母是为人子女理应做的。”韦录明说,父母对爷爷奶奶很孝顺,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奶奶晚年失明后,母亲一边忙着农活,一边把奶奶照顾地更加细致。他们兄弟姐妹8人,都是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中长大的。
“照顾父母是子女应该做的事,我这个儿媳更要做好‘表率’。”韦录明的妻子董亚利说,“我嫁进这个家后,公公婆婆对我特别好,不把我当外人,丈夫两兄弟感情也一直很好,这个家的氛围特别和睦,我深受感染,也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我们兄弟姐妹8个家庭40多口人每年过年期间都会聚一下。”韦录焕说,母亲身体健康、兄弟姐妹们互帮互衬,晚辈们逐渐长大明事懂礼,从聚会热络的氛围中,总能感受到大家庭的和睦温馨。
2019年,韦氏兄弟这个大家庭被评为“三秦最美家庭”;2020年,在宝鸡市第六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韦氏兄弟被评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大家都为人子女,也为人父母。希望能通过言传身教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下去。”韦录焕说。(杨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