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建言绿色食品产业未来发展

2024-12-17 16:34:11 - 中国网食品

12月12日-13日,2024绿色食品国际化市场与创新大会暨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滁州行”活动在滁州琅琊圆满举办。大会以“与‘食’俱进 徽动未来”为主题,为培育绿色食品行业新质生产力,高起点打造绿色食品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现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由滁州市商务局、滁州市农业农村局、琅琊区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原会长边振甲,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陈振鸿,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黄英,滁州市委书记吴劲,滁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春华等出席活动。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及媒体齐聚一堂,共商绿色食品产业创新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大计。

专家学者建言绿色食品产业未来发展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与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绿色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刻剖析。圆桌论坛环节,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丁钢强、安徽农业大学茶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周高研究员,及东晓生物研发总监王建彬重点围绕《食物营养健康与走向世界》展开讨论。丁钢强认为,代糖的使用有效实现了食品口味与健康的平衡,尤其是赤藓糖醇、阿诺酮醣等更具优势的甜味剂出现,为人们享受健康饮食带来了重大意义,也为食品饮料出海国外提供了有利条件;沈周高简述了茶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并表示“茶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新时期我们需要跳出狭隘思维,通过共品共享、引导宣传、创新创造,走向世界,实现“中国茶,世界香”;针对食品产业上游原料端,东晓生物的王建彬表示,“0热量这个概念,当时我们觉得不可理解,但是回头看,当时我们选择这个糖醇是很正确的”,目前健康糖醇的生产是其主营业务之一,比如赤藓糖醇、阿洛酮醣、麦芽糖浆他们做的时间都比较长。

本次圆桌主持人: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圆桌论坛的嘉宾:

丁钢强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党委书记

沈周高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博士、研究员

王建彬 东晓生物研发总监

张杰 奶酪博士(安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下是嘉宾发言要点实录:

Q:目前我国在推荐甜味剂来替代蔗糖,这也是目前最方便的一种措施,行业内其实有很大的广泛使用。无糖食品饮料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可以说甜味剂大大地促进了无糖饮料、无糖食品的发展。作为营养专家,想请丁所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除了无糖,对于食品行业来说,还有什么其他的一些健康发展方向和建议?

丁钢强:这个问题目前大家非常关心,刚才阮主任在他的报告当中也提到,我们国家经过40多年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变化特点还是非常明显的,从原来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到现在能量摄入过多的情况非常普遍。从我们所开展的《全国膳食营养调查》来看,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过多地食用含糖饮料,它的危险性比较大,导致超重肥胖和其他的问题。当然,也有很多消费者因为血糖高,很多饮料都不敢喝了,因为里面有很高的糖分。这时,包括饮料行业在内,以及糕点和使用糖比较多的食品,能够使用代糖,如甜味剂,来代替这些糖,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让我们的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健康也能得到保障,也不会因为你过多地摄入糖分而导致疾病和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是第一点,他的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关于代糖的食品,大家经常提到甜味剂。现在我们国家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品种种类比较多,这些甜味剂都经过了我们多轮的安全性评价,也经过我们各类实验和专家的评审,所以甜味剂在按照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时,是完全安全的、没有问题的。我觉得消费者不应因为使用甜味剂而产生安全方面的恐惧。

第三,现在新的一些甜味剂也在不断地出现,比如赤藓糖醇、D-阿洛酮糖,我知道它的甜味效果和普通的蔗糖口感非常类似,而且在能量供应上,它基本上是0卡。我们也经过营养学的广泛讨论,赤藓糖醇热量产生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些好的甜味剂,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又能符合健康的需求,尤其是在疾病预防、预防产生并发症的过程当中,意义还是非常大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发表甜味剂的一些科学共识,也是这个道理,也是来进一步澄清社会上有很多人甜味剂的恐惧和误区。

我们也希望食品产业界,在食品研发过程当中,能够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有关要求进行甜味剂的使用。按照标准的使用范围和用量进行甜味剂的使用也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我也知道在座的很多企业家,也在不断地开发一些包括饮料在内的新食品,如元气森林。这些新的食品,既是满足了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也正像刚才潘校长在他的报告当中所提到的,也走向了世界,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欢迎。我想这一点,我们食品产业在中国,尤其中国的企业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知道40年前,在国外访问、学习过程当中,你要看到中国的食品在国外卖,难度很大,或者是买不到。而现在有那么多的中国好食品能够走向世界,让我们全球的消费者来共享中国食品界的科技成果,我觉得这个意义是更为重大。

Q:最近几年,饮品的市场,除了无糖气泡水,还有很多传统饮品,如今天桌上的红豆水、绿豆水、薏米水等,其实中国有很多饮料早早就走出中国了,尤其是茶,下面请沈周高,沈老师来跟我们分享。茶饮料在中国饮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对于它的出海,对于它未来在国外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和提示或思考。

沈周高: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企业家,大家好。阮主任给我的题目,要谈茶,谈茶的出海,首先要了解茶这个物种。茶树物种起源于6000-7000万年,借助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手段的研究,茶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基因的串联复制,导致茶物种和其他的物种不同,它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多酚含量能达到惊人的18-36%,甚至更高,还有3-5%的生物碱,1-4%氨基酸,有的特异性品种游离氨基酸甚至超过8%。茶这个物种非常神奇,也铸就了能够形成中华最悠久的古老饮品的来源。

茶的起源尽管有很多争议,大量的科学证据,包括史料、考古证明,茶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茶真正走出国门,约在公元2-3世纪。中科院的吕厚远研究员利用微体化石技术,研究了西安汉阳陵古墓和西藏的阿里地区的殉葬品,鉴定了距今2100余年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实物,证实距今1800年前丝绸之路分支已穿越青藏高原。从那时甚至更早,中国西南的茶饼,穿西藏,一路向西,由阿富汗,经中亚到阿拉伯地区、土耳其,抵达地中海,其中有一个分支经土耳其到印度、马其顿,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出口俄罗斯,则由中原至西安往西,经新疆喀什、乌兰巴托一线,在恰克图完成边境检验、分装,全程耗时16-18个月,进入俄罗斯并销往欧洲;中国茶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包括东南亚,更多的是在公元8世纪的唐朝,那时佛教僧侣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茶叶的传播;茶叶商品传到北美,主要归功于新大陆发现以后的欧洲移民,后期的夏威夷、新西兰、澳洲等地种植茶叶则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

茶叶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中国人的瑰宝,正如刚才潘校长报告中所说“美食是无国界的”,除了茶树种资资源是有国界之外,茶叶商品也是没有国界的。

茶成为饮品并不断发展,很多同志误以为近些年出现的新式茶饮是外来品。实际上,并不是!据史料记载,中国调饮茶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当时随着团茶、面茶、茶粥等广泛传播,饮茶成为风雅之事,调饮茶成为其中一个分支。此后,调饮茶历经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演化,调饮方法日益丰富,但主要分为三类,即辛辣型、花香(果香)型、食物型,并随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如无锡的“清泉白石茶”、西北地区的“酥油茶”等。调饮茶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先人的智慧与文明。

关于中国茶的出海,以及未来在国外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茶树种植及其加工技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首先是茶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更希望倡导“中国茶,世界香”“中国茶,香世界”,实现茶产品全球的共品共享,要跳出我们以往狭隘的思维,在产品形式上满足不同地域的需求,实现“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第二,要进行一些有效的引导和宣传,我来自于安徽农业大学,我们拥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国际友人的“抱怨”,他们并不是只喝那些煮后加糖、加奶的大宗茶,实际上他们非常喜欢品尝我们高档的名优茶,也不排斥清饮的方式,只是不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茶叶的出海,这些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宣传。例如近些年,我们新式茶饮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就非常受欢迎。新式茶饮2023年国内产值达到3300多亿,几乎呈30%-50%的年增长率,且多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走出国门,除了对茶产品、品饮方式、调饮方式进行有效地宣传和指导外,还要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宣传出去。第三,中国茶的出海,还必须实现创新创造,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茶产品,以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便利化、功能化的茶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产品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香世界”。

“茶”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中间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木,“茶”是人在草木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茶”字的草字头可以视为两个“十”,中间的“人”字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字则象征“十”和“八”,构成了“八十八”,总数便是“108”,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茶寿”108岁。借此机会,我希望大家多饮茶,每个人都能活到“茶寿”。借用刘仲华院士的一句话“不是你容颜易老,而是你喝茶太少”。希望大家多喝我们中国茶、家乡茶,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少喝碳酸饮料,多喝元气森林还有其他企业的茶饮料,做到:健康生活,丛茶开始。

Q3:今天在座其实也有两家代表企业,他也是走在了我们中国出海企业的前沿,下面我想请东晓生物的王总,东晓生物也是在出海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请王建彬总分享东晓生物在出海方面有哪些经验,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王建彬:谢谢主持人!东晓生物主营业务是以玉米为原料,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通过精深加工生产一系列的淀粉糖(醇)、新型代糖、氨基酸,固体饮料等产品。截止2024年11月份,我们的出口占比达到了52%。

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做法。

1. 产品要好。第一个维度是产品质量好,中国制造业水平特别高,包括装备、制造技术和人员技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能够生产出国际一流品质的食品。第二个维度是产品要多元化,东晓生物坚定践行多元化发展战略,我们的初衷是让客户能够实现一站式的采购,或者尽量让客户填满购物车。第三个维度是多做健康产品。细数了一下东晓的产品库里健康属性的产品有很多,第一个健康产品的方向是代糖,比如赤藓糖醇。我们在国外展会上看到赤藓糖醇的属性是0热量、绿色、天然、健康的代糖,因此在2010年东晓开始了赤藓糖醇的生产。2016年之前,赤藓糖醇的市场需求量较小,伴随着元气森林健康气泡水上市之后,大众对这个产品的健康属性才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此感谢元气森林为推动赤藓糖醇产品应用做出的巨大贡献。2025年,我们下一个战略产品——阿洛酮糖也将上市。第二个健康系列产品是膳食纤维产品,包括聚葡萄糖、抗性糊精等产品,2025年,东晓的膳食纤维系列产品也将上市。

2. 服务要好。面对国外的客户和消费者,如何把距离拉近、破除文化、宗教的距离感的关键是能让客户能够真切的看到我们的产品和生产线,能够面对面的与客户深入交流。我们的目标是每年争取让国外客户来一次工厂。第二方面是其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必须24小时为国际销售人员服务,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专业的角度回复客户提出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积极参加国际展会,通过国际展会的平台能对企业品牌和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并能在展会所在地产生很好的宣传作用。2025年,我们参加国外展会的量将达到20多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