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改革还难不难

2024-07-17 07:31:28 - 新浪新闻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间”。

有人感慨,今天的改革犹如滚石上山,要在复杂的国内挑战和国际局势双重压力下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吃劲”。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向难而进、向难而成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今天的改革还难不难

俗话说,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当改革走过千山万水,时代这个“出卷人”不断地把难啃的“硬骨头”抛到我们面前,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也更加凸显。

比如,多元利益。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之初,今天的中国,社会群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在一些领域,改革所面对的有时甚至是比灵魂还难触动的利益,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皆大欢喜几无可能。改革的深处,除的是顽瘴痼疾,破的是利益藩篱,动的是一些实打实的“奶酪”,何其难哉?改革的分寸怎么拿捏、节奏如何把握、利益掣肘何以打破,都是新的考验与难题。

比如,多场耦合。从过去的“长个子”到如今的“强体魄”,今天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部位的痛感神经是相互牵扯的。如果找不到各种“病灶”之间的关联度,就难以形成改革的穿透力、放射力。以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例,其改革涉及经济、科技乃至教育、生态等多重领域,还需要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相互支撑,如果没有多域转型的耦合互动,任何单一政策显然都独木难支。可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复杂的多元方程式,无形中大大增加了解题的难度系数。

再比如,多维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就意味着深化改革既需要有管总的目标,又需要在具体领域兼顾不同目标要求。从曾经的“有没有”到如今的“好不好”“优不优”,发展起来之后的各种期盼在14亿多人基数上相互交织,在不同决策变量的融合互动下,形成了“既要、又要、还要”的多目标,这使得很多改革在决策、执行上往往面临“两难”“三难”甚至“N难”的重重约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棋局中,各领域如何做到统筹兼顾,跳出一局一子得失,审时度势把握多目标平衡、找到最优解,无疑是改革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今天的改革还难不难

当前,环顾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改革都难免面对“改或不改,都很难”的境遇。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都是史无前例、世无先例的,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沿着时间轴线看,改革越向攻坚期和深水区挺进,石头就越来越难摸,遇到的阻力会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也会越来越多。随着改革驱动“中国号”巨轮穿越历史的“三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指望“一招鲜、吃遍天”“改一下、见奇效”“一针下去、经脉尽通”并不现实。

当改革开放初期单领域突破式的改革“燎原之势”难以再现,如何在绵绵用力中寻求新的改革突破点?当人们的期待越来越高,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当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变数进一步增多,如何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面对巨大而关键的社会转型隘口,今天的改革必须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

循着全球纬线看,外部环境风云诡谲,客观上给中国改革带来不少压力和阻力。凭借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中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特别是身处当下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国“韧性”让世界刮目相看。一些国家心态失衡,筑起“小院高墙”,鼓动“脱钩断链”,对中国进行各种打压遏制、围追堵截。面对随之而来的新风险新困难,我们既不能心存侥幸,也不必惊慌失措。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越接近复兴时刻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面临外部的逆风逆水,这是中国崛起绕不开的“坎”。但不管怎么样,天塌不下来。中国的事,再难也要自己干。外部压力越大,我们越是要挺直脊梁,越是要坚持自信自立,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今天的改革还难不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将全面深化改革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可以想见,前路有壮美山河也会有关山叠嶂,有风和日丽也会有风高浪急。在笔者看来,改革的“难”与“易”是辩证统一、对立相成的,稳住脚、向前走,再难的路也能走出坦途。

擦亮一双慧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改革就意味着改变,一些人有顾虑乃至焦虑,都是可以理解的。与其在迟疑之中徘徊不前,不如用“倒逼”之苦换改革之甜。穿过历史的旷野,置身新的时代场景,用改革的“道”与“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不能陷入只看险峰之巅、难见远方之景的短视中,也不能只看到一马平川的“一”字路、逃避百转千回的“之”字路,而要穿透思维的“雾区”,拨开种种风险的“迷雾”,既要看到“阵痛”、又要看到“新生”,既要坚定方向、又要找准路子,始终保持历史的清醒,增强历史的耐心,把握历史的主动。

练就一口好牙,咬定青山不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如何进一步打通科研堵点,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如何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如何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如何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谱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如何进一步强化生态富民,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一个个问号就是一道道改革考题。从打开思想“禁区”到破除利益“雷区”,不仅检验改革的能力,更考验改革的定力。

锻造一身铁骨,不惧风雨勇向前。犹记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大改革任务后,个别国际媒体曾对中国的改革雄心存有质疑,但中国用无可争辩的改革成果让世人刮目相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改革就是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无畏前行,就是要在排除一切干扰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不为风险挑战所惧、不为冷言怪语所惑,中国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向世界展示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坚韧之骨、强劲之气和奋进之态。这是中国从一关迈向另一关的“攻略”,也是攀越高山之巅的“不二法门”。

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越是“吃劲”越要再加把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于你、于我、于中国皆是如此!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话必关风》一套。您怎么看待改革之难?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