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百村行记(37)】“网”起群众心 “串”起民生线
【开栏的话】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贵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贵州日报聚焦我省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典型案例、优秀人物,走进100个村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出“村治·百村行记”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11月12日中午,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温泉村新华组,网格员汪群海在自家院子里喝茶,一旁,小孙子自由奔跑,爷孙俩有说有笑。
“我最近一次去调解矛盾都是上个月的事情了。”满脸笑容的汪群海戏言自己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中。
过去,村里纠纷多,经常三五成群在村委会吵架,那时候的汪群海经常奔走于各家各户,劝导、说理……现在邻里关系变好了,自己却有些闲得发愁。
这个变化始于2019年。那一年,温泉村将18个村民小组划分为6个矛盾纠纷化解大网格,构建了以党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为一体的“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实行“横向包组、纵向包户”。
“这是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编织的化解网。”温泉村驻村第一书记娄小勇表示,村里现有100余名网格员,时刻关注”网格里“的动态。
前段时间,合兴组的网格员王定玲就发挥了“前哨”作用,让矛盾得以在萌芽期化解。
10月24日晚,她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村民张厚仙家在外务工的小儿子杜泽兵突然回家了。
因为杜泽兵曾经因为母亲赡养问题和二哥杜泽顺发生过纠纷,敏锐的王定玲第一时间就和娄小勇联系,两人相约到张厚仙家看看。
第二天中午,刚到张厚仙家,只见两兄弟正在吵架,几乎要动起手来。王定玲赶忙把两人拉开安抚情绪、耐心劝说,待平静下来后,又针对双方诉求拿出方案,促成两兄弟达成和解。
“这件事多亏在前端及时发现,我们才能提前干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回忆当天的场景,娄小勇也有些后怕。
“网”起群众心,“串”起民生线。
一张“化解网”,让温泉村了解纠纷靠前一步,矛盾在村里止步。昔日有些闹腾的小山村,如今已是连续3年无上访的幸福村。
以群众为主体,温泉村还采取“管事长+管事小组+群众”的方式,发挥群众在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服务中的自治作用,让问题发现在一线、事情解决在一线,绘制“服务网”。
海龙镇温泉村驻村工作队、选调生会同村“两委”带领护林员和志愿者帮助村民抢抓农时,助力春耕生产。
“去年我家水稻能够顺利丰收,得感谢新华组的管事小组长。”村民陈朋说道。
新华组管事小组的组长叫胡应强,去年7月,他在下田查看水稻长势时,发现了稻飞虱的踪迹。作为一种稻田常见虫害,稻飞虱会影响水稻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全田“绝收”。
胡应强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到了村委会,村委会随即上报。很快,当地农业农村局针对稻飞虱配制了农药,发放到村组,避免了群众的损失。
“管事就是要做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做到事无遗漏。”胡应强告诉记者,小事不小,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更要细致周到。
红花岗区海龙镇温泉村“土专家”指导葡萄管护和病害防治。
从“织网”到“知心”。今年以来,温泉村党组织累计为民办实事80余件,覆盖群众4000余人。
依托村“海龙无公害水晶葡萄”产业品牌,温泉村实行“党支部+龙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2000亩水晶葡萄产业园,编织“发展网”。
红花岗区海龙镇农技人才在温泉村水晶葡萄种植基地传授管护技术。
今年,全村水晶葡萄亩产4000斤,每亩收入9000元,带动352户农户增收。同时,发挥葡萄架下可发展喜阴农作物优势,一地两用试点探索“葡萄+木耳”混合种植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土地价值。
化解网、服务网、发展网,温泉村用“绣花功夫”织密全覆盖、高效用、有温度的基层治理“三张网”,绘就了一幅景美人和、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的新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彭怡
视频制作胡蓉
海报陈豪
编辑王小婷
二审杨韬
三审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