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河边住 | 潇河岸畔的古村蝶变
【编者按】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为了讲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山西故事,央广网山西频道继2022年、2023年推出《我家就在河边住》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第一季、第二季后,于11月19日起正式推出第三季。
第三季围绕山西“两山七河一流域”所涉县域展开,以普通人展现大时代,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以及百姓因河而兴的幸福故事,多角度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央广网晋中11月27日消息山西省寿阳县因位于寿水(现为白马河)之阳而得名,这片土地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500多年。
深厚的历史底蕴赋予了寿阳丰富的历史遗存,“紫金迭翠看秋枫,硖石量岚对峙雄,古洞三茅留胜迹,八公仙境乐无穷,东津晓月晨多趣,西望湖光晚照红,串串珍珠泉水涌,寿阳烟雨似琼宫”。明嘉靖《寿州志》中描写的“寿阳八景”如梦如幻。如今,寿阳境内保存有不可移动文物629处、古建筑472处,传统村落13个。
“我们村是周围村庄中第一个住上楼房的,2013年搬迁到新房后,大家的日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提起村里这片二层小楼,寿阳县西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富生如数家珍。这些黄色的小楼,不仅是村民居住环境改善的硬实力,也是村庄蝶变的前奏曲。
西草庄村位于潇河岸边,在搬进新居前,他们世代居住于河畔依山而建的古村中。
西草庄古村现存主体建筑群为明清时期所建,同时还保留有唐代石洞、宋代砖塔和元代石窑洞等建筑,村里共有保存完整的院落50余座。
走进古村,街巷房屋存留完整,村口有庙,入门有洞天,蜿蜒的石板巷连接各户。民居依山就势、层层铺展,院落房舍多为河岸取材的红沙石修筑,历经风雨侵蚀,岁月印痕斑驳。在村中最高处,一棵千年古松傲然挺立,俯视潇河静静流淌。
“村东边的松塔水库是2009年开始修建的,当时修水库的人来我们村,都被村子古老的风貌吸引,提议我们村搞旅游。后来村里人一合计,决定整村搬迁,把古村修缮保护起来发展旅游业,为村里谋一条发展路。”王富生告诉记者。
2013年,通过村民集资和村集体补贴,西草庄村的楼房拔地而起,古村内63户约200名村民搬进了敞亮的新居。从一开始,村里就锚定了发展旅游的目标,每户近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也按照能接待游客食宿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基本户户都是一个农家乐。随之建设的还有停车场、饭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就连小楼的外墙,都绘上了村里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
“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从2015年开始,依托古村风貌和潇河风光,西草庄村逐渐热闹起来。慕名而来的游客、绘画写生的学生、影视剧摄制组……每年近2万人来到这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赋予河畔村落勃勃生机。2019年,西草庄村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小村庄开始迎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浪潮。
近年来,寿阳县为确保全县13个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按照“文旅统领、多规合一”的原则,高标准编制了《寿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依托寿阳古村落遗存及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生活资源与产业资源,发展全域乡村旅游。
望着身边静静流淌的河水,王富生说:“我们一辈子住在潇河边、喝着潇河水、看着潇河景。河美才能业兴,村里要发展,不仅要利用好这条河,更要保护好这条河。”
潇河,被誉为晋中市的母亲河,也是汾河第二大支流,由东向西流经太原、晋中两市,全长147公里。其中,寿阳境内流域长度接近80公里。
古村是西草庄村的“根”,潇河是西草庄村的“魂”。今年60岁的王富生,对这条河的感情溢于言表。从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带领村民通过河道系统治理、景观蓄水坝建设、河岸植树造林等工作,守护潇河绿水长流。
西草庄村按照“配绿缀绿、成林造景”的思路,在村中各处种植各类树木2000余棵,绿化面积达1120平方米;先后投资50万元进行河道清淤整治工作,让潇河水畅水清碧波荡漾;景观蓄水坝也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西草庄村将成为所在羊头崖乡4公里生态漂流项目的起点,也将带动古村旅游业及村内更多产业的发展。
山水相融,人水相亲。近年来,寿阳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动了以“治脏治乱治荒,建设水美、森林、文旅乡村,月评、季评、年评”为主题的“三治三建三评”创建活动,不仅实现了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更是通过截污治污、清淤疏浚、两岸陆域整治和绿化升级等一系列措施,让潇河的水环境有了质的提升,更为乡村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王富生告诉记者:“潇河和古村是我们西草庄人的财富,我们要在发展中守护,将这份自然与历史的馈赠完好无缺地留给子孙后代。”
策划:韩文
监制:张洁
记者:郎麒张晋鹏温雅慧
摄影:叶娴豆
摄像:王永辉康卓君赵晴
后期:李晓鹤张丽丽尚旭薛蓉
指导单位:中共山西省委网信办山西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