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2023-12-27 08:55:52 - 新京报

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12月冬至日的北京大兴,积雪未化,室外是零下的温度。下午四点钟,孩子们背好书包,到一楼大厅按班级排好队。班主任柳雨欣走到队伍中,把每个孩子的穿衣检查一遍,给这个同学正正帽子、紧紧围巾,给那个同学拉上拉链……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融汇校区,从一年级开始,柳雨欣就带着这个有38个孩子的“向阳班”,一直带到三年级。在家长们心中,柳老师是公认的认真负责和细心。

护送孩子走出校门,柳老师和同学们互相鞠躬道别。队伍散去后,一位奶奶拉着孙女上前与柳老师交谈,聊完后,柳老师还要回去梳理孩子们一天的表现,给几位家长带去反馈,惦记着家访活动因为家长时间关系还没有成行。

这些融于日常的沟通,对她来说,都是学校所倡导的“家校共育”的一部分。

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伴随着“向阳班”的教室从一楼升到了三楼,“向阳班”的孩子们也长高长壮了。

几天前,三年一班举行了一场家长会。家长会上,班主任柳雨欣放出了孩子们三年间的照片。

柳雨欣的思绪飘飞到两年多前,她在学校里抽签,抽到了两个“一”,一号名单以及一班,开启了和这38个孩子的缘分。

看到照片上孩子们的变化,她想起刚接手这帮孩子时,一年级的小朋友上厕所都上不好,到现在,他们已经是站在讲台上,把“少年中国说”的节目表演得有气势、让家长震撼又欣慰的大孩子了。

孩子们的内在也有了变化,他们知道互相帮助,也变得更加懂事,甚至有了集体荣誉感。柳老师发现,这群善良听话的孩子也有着古灵精怪的一面,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下课玩闹的时候知道关起门来,老师一打开门,立马安静坐下。

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柳雨欣说自己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她今年26岁,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她想从头带一个班,也“下去磨磨性子”,便从原来的四年级,换到一年级新生班。

她心里明白,面对一个年轻的老师,家长们对她有期待,也有疑问。她决定在家长对她的“观察期”内,先留下一个好印象。开学之前,她加了班里所有的孩子父母的微信,了解孩子情况。

在她的认识里,对三年级之前的孩子,要注重习惯培养,三年级之后则注重学科提升。接这个班之前,柳雨欣最开始的想法,是在自己的教育下,抓好“常规”,给学生们打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基础。

真正接触到孩子们,她感受到这是一个听话的班级,柳雨欣希望他们更加活泼一些,多一些自己的主见,便鼓励孩子们去玩,去参加活动。

和他们相处三年,柳雨欣一直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地方,老师要找到让他们展示和表达的合适方式。

教室里的柜子上,放着为让学生观察养的几只小鱼,平时,这个柜子上还会放语文作业。

孩子的主动性不同。课上,柳雨欣会让孩子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的作业,一些喜欢展示的学生就会站到讲台去讲。对于不愿意展示的孩子,她就会在柜子上做一个“无声的展览”。

她观察到,下了课,会有很多孩子凑到小柜子旁,一些小孩在自己的画作旁跟朋友侃侃而谈,分享自己的画作。她希望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不被淹没,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伯乐,“让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是老师,是朋友

三年间,柳老师也经历了对老师这份职业认识上的变化。

入职前,她对老师的想象是一份体面、受人尊敬、稳定的职业。但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才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不容易。

一开始,孩子们总会给她出意想不到的“难题”。有的孩子走着走着磕到了,两个小朋友打起来了,有小朋友受伤了,都得班主任跟着去跑。处理矛盾,带着孩子看医生,排队买饭,她常常感觉“焦头烂额”。

柳雨欣打趣道,她的固定职业是教师,但身份也可以是警察、医生、保姆……大大小小的事情处理到现在,她已经能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问题。

老师这份工作依旧要面对日常的琐碎,“像居委会工作人员”,柳雨欣发现,自己不只要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还需要调和孩子和家长的矛盾。

伴随着孩子长大,家长的关注点也在变化。一二年级时,家长多关注孩子喝了多少水、吃了多少饭,现在,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绩。

一些家长会跟她倾诉,向她寻求帮助,她时常会收到家长发来“老师,您帮忙说说这孩子,我在家说了也不听”的消息。

柳雨欣认为,老师既得是老师,也得是孩子的朋友。建立信任是第一步的,她尝试过替孩子向父母传话,如果孩子考到目标分数,希望家长可以满足她的小愿望。

在柳老师这里,作业可以不写,但得跟老师讲清楚,并且把知识真正学会,孩子的成绩很重要,但快乐也很重要。

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柳老师也有烦恼,作为朋友和孩子过于亲近,作为老师的权威性就降低,她也在摸索,如何把握好其中“度”的拿捏。

柳雨欣形容自己性格要强,这让她在工作上做到细致认真。

作为班里的语文老师,她也得想方设法让孩子把语文成绩提上去。为此,她一方面重视给学生打好基础,利用每天早上的碎片时间,让孩子们读书,背古诗……每天给孩子设置打卡通关。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分层式的,课后,她会给一些跟不上进度的孩子单独辅导,拉一个小群,给他们单独布置基础性作业。

在作业中,她希望通过实践性强和多学科融合的作业,发掘孩子的想象力。

柳雨欣手机里保存着许多张“一粒种子的成长”手抄报,孩子们画的玉米、水稻、花生的生长过程,都被她扫描到手机里,保存下来。她说这是一份回忆,也是一份给孩子们的记录。

孩子是家校间的纽带

相处两年半,柳雨欣感觉到,家长对她的尊重和信任越来越多,她说“这是一个真心换真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老师间的相互沟通是必要的一环,而孩子是沟通的纽带,这也是她对家校共育的理解。

柳雨欣介绍说,在学校里,校长的理念是“人人都很重要”,每个老师对学校很重要,每个孩子对班级也很重要。

学校也重视家校共育。针对不同年龄段,开设亲子课程,设置家长开放日,开展家访、户外亲子活动等,还会为高年龄段的孩子开设生理健康讲座。这样一来,家长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日常,放心地把孩子放在学校,也能促进三方之间的沟通交流。

柳老师记得,今年三月份,她在二年级的家长开放日开设了“有趣的姓氏”一课。

班里近40个孩子,有二十几种不同的姓氏。她提前调查好是爸爸来还是妈妈来,准备好姓氏知识课件,等到家长发言的环节,家长不好意思发言时,孩子们替家长举起手来,争先恐后。

课程结尾,她让孩子写下对家长的期望,让家长写下对孩子的叮嘱,一堂有趣的姓氏课,不觉间增进了大家的了解和情感。

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和家长打交道多了,柳老师也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她常想,“如果自己做了父母会怎样?”

她跟家长联系,大多报喜不报忧,以表扬孩子为主。她想让家长改变“老师是坏消息传递机”的看法,希望能让上了一天班的大人回到家,听到孩子在学校里的好消息。

但当学生真正出现问题,她也会直接和家长沟通,“但不是让他们批评孩子,而是大家一起关注和帮助孩子”。

柳雨欣的细心会延伸到和家长的沟通中。每次给家长发信息,她都会解释原因、怎么做这件事、家长可以自愿选择等,她说,“还是得细,不能嫌麻烦。”

以真心换真心,26岁的柳老师在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建起沟通的桥

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时,柳雨欣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些方法,让家长改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

比如,她曾注意到,有孩子在跟同龄人交往时,总是看到玩伴不好的一面,后来,她了解到这是因为孩子在家也总是被批评。她便跟孩子父母说,要多鼓励孩子,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柳雨欣说,“家校共育”听起来是新的概念,但却是每个老师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相互之间交流多了,了解多了,理解也就多了”。

面临即将到来的年终,柳雨欣准备在班里开一场总结会,邀请家长来见证孩子们一年的成长。她在总结的评语表上,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只“龙”,有“勇敢龙”“进步龙”“自由龙”……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多姿多彩。

新京报记者赵敏编辑刘倩校对刘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