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对话| 凯文·凯利:下一代互联网应该是“镜像世界”
凯文·凯利(KevinKelly):昵称“KK”,是全球最知名的技术派思想家和作家。他是《连线》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曾担任《全球评论》主编、出版人,他对网络文化的观察和预言曾启发了好莱坞著名电影。他最为人所知的图书作品是1994年出版的《失控》,对社会进化作出了准确判断,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KK与中国关系密切,国内曾引入了他的《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和《必然》。
微天下:两年前,你写了一篇关于镜像世界(mirrorworld)的文章,而现在,人人都在谈论元宇宙。这是同一个概念吗?
凯文·凯利:在我看来,元宇宙是镜像世界的一部分,镜像世界更大,元宇宙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的区别是,元宇宙的设备是封闭的,你看不到真实世界,而是一个另类的空间。在镜像世界中,你戴上眼镜,看到的是叠加了虚拟版本的真实世界,当然你也可以带上VR眼镜进入元宇宙空间。元宇宙是基于虚拟现实(VR),而镜像世界是基于增强现实(AR)或混合现实(MR),所以技术更强大,元宇宙包含在镜像世界里面。
微天下:你能否详细解释下“镜像世界”这个概念。
凯文·凯利:镜像世界是在现实世界中叠加一个虚拟的世界,你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添加有关该世界的额外信息,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你在街上走着,旁边走来一个陌生人,他头上会冒出名字标签,你要转弯时,会有提示显示你该左转还是右转。
这只是一些很小的例子,也就是说,你的现实世界中,又多出了另一层世界。我认为大多数人首先会在工作中,而不是在家里体验到这一点。你可以想象人们在仓库里,有信息漂浮出来,指示他们该拿什么东西,或者箱子里面有什么,或者他们正在学习如何修理东西,可以看到所有电线的虚拟示意图。或者他们在家里工作,眼前出现了很多虚拟的屏幕和人。在你自己的卧室或客厅里,你可以操作虚拟的屏幕、人或设备。
这些都是各种例子,就是我们在真实世界版本基础上,增加一个数字双胞胎版本。
微天下:也就是说,所有一切都将被数字化?
凯文·凯利:随着时间的发展,万物都会有一个数字版本。其实现在很多东西已经是这样了,当一个东西被制造或发明时,它们首先有数字模型和数字文件,然后才去制造。而这些数字版本也可以最终跟随着这个东西,它到哪儿就跟到哪儿,那跟踪这个数字版本也可以让我们找到这个真实的物品,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够做扫描和搜索真实世界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搜索社交世界,在社交媒体上,寻找朋友,名字或关注别人做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将可以搜索到整个真实世界。这将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但最终,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被数字化了,我们将能够搜索到一切。
当人们在使用这项技术时,它就会扫描再扫描所有的东西,我们通过使用这个东西而让它数字化。比如一些智能汽车会数字化周围环境,这个数字化过程就是在使用它时完成的。如果你要知道你房间里的东西在哪里,你在找这个东西的同时房间也在被扫描,这被称为同时定位和绘图。这就是世界被数字化的方式,万物在使用中被数字化。
微天下:你谈到的都是东西,那人呢?人也会被数字化吗?
凯文·凯利:是的,我认为我们会有阿凡达化身。当然,会出现很多讨论:这些化身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是否能够选择想成为的任何样子?我们是否可以用完全不同的面貌来欺骗别人?也许我们让自己更漂亮,也许我们会改变我们的性别,也许我们看起来像另一个人。所以我们必须先弄清楚社会规则。但我们肯定会有数字化身,而且可能不止一个。
微天下:你说数字化首先从工作场所开始,那其他领域呢,比如娱乐、游戏、教育等,会是怎样的情况?
凯文·凯利:我认为游戏将是最先出现的,它已经存在了。教育领域则有很大的前景,它很强大,但正是因为它强大,就更需要一些时间。当你把技术在儿童身上使用时,它可能会比较棘手,我们必须意识到,成年人使用它们的方式与儿童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认为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在儿童教育中真正普及。
微天下:这个叠加数字版本的真实世界,会让人感到虚实不分吗?
凯文·凯利:我不觉得会混淆虚实。数字版本被嵌入到现实世界中。并不是说你无法分辨哪个是哪个。你身处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只不过,它上面有额外的附加维度层层叠加,这些额外的材料是补充,不是取代现实世界。
微天下:人们可以选择不要这些额外维度的信息吗?
凯文·凯利:当然。你可以不戴眼镜,关掉,不看任何东西,也可以调整你想看到多少虚拟的东西。你走路时,你可以只看到方向,我接受其他东西,可以选择不接收任何广告,不看到任何标注,可以选择不查看建筑物的历史信息。你能够调整你想看到多少,以及什么样的内容。
有的时候,你可能会在一个房间里,你戴上眼镜,你的朋友以某种虚拟身份跟你见面,坐在你旁边的座位上,你们可以就这样子交谈,也可能想一起进入虚拟现实空间里,这些都是你们的选择。
微天下:所以届时,智能眼镜会全面取代智能手机吗?
凯文·凯利:是的,我认为这些大多会取代手机,届时,你可以看着你面前的屏幕,使用手势或说话来挑选东西。你也可以使用同样的眼镜进入虚拟世界。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眼镜。像我之前说的,镜像世界可以做虚拟现实,用镜像世界的设备可以进入虚拟现实,但不是反之。
微天下:你曾撰文提到,目前互联网时代已出现两个平台,大多由社交媒体搭建。而接下来,还会有第三个平台。这是怎样的一个平台?通往镜像世界的入口又在哪里?
凯文·凯利:互联网的第一个版本是信息搜索,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扫描,该平台的守门人是谷歌等搜索公司。第二个版本是人们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数字化,出现了一些社交平台,其主要看门人是脸书这样的社交媒体。
第三个版本就会是叠加了虚拟现实的镜像世界。当你数字化一切,可以扫描所有的地方和事物之后,就可以用智能眼镜这样的入口设备进入,届时,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浏览器的东西,你戴上眼镜后,出现一个界面,一个主窗口,向你展示你的选择:你想做什么?你想去哪里?然后帮助你实现这些行为。
我们可以用手势或说话来操作,而不需要像PC或手机那样有还要点击下拉菜单或刷来刷去的。这是完全不同的界面,而这些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而这个平台,它就是世界本身,它的规模将和地球一样大,因为它把所有真实世界的东西都虚拟化了,所以它非常大,非常大。当然到时候也会有一些公司成为守门人,这个新型的“浏览器”以及眼镜设备也会有标准,所有人都会得到一样的体验。
微天下:在搭建未来镜像世界中,中国企业会是很大的角色吗?
凯文·凯利:是的,我觉得会。现在,许多公司都在做设备,一些大公司如脸书、苹果、微软等都在研究设备,他们希自己的硬件能够成为主导设备,希望自己的界面能成为主要的入口方式,这样就可以获得数十亿人的市场。
我认为,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大公司去主导下一代互联网,这是不太可能的。脸书和谷歌在它们自己的领域也都不是第一个。在下一个平台上,这些大公司可能是早期的研发者,但不会是最后的主导者,我认为主导者将是一个现在还不为人知的、新的参与者。
中国有许多试图制造智能眼镜的企业。我认为中国企业有非常好的机会,至少在硬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许甚至是平台方面有所发挥。我们将看到,中国在扫描城市和城镇上走的非常快,也许这块可能占据领先地位,我们将拭目以待。总的来说,我觉得中国有很大机会成为镜像世界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微天下:技术层面,还需要多久能实现镜像世界?
凯文·凯利:我想会比较慢,也许是10年左右的时间。因为有巨大的数据量,因此首先要有带宽,用5G也许6G来保证实时传输。我们仍然需要非常小的芯片,放在眼镜一样小的东西中工作。大量的软件开发还需要去做。所以技术上还有很多创新需要去做。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隐私,以及公共和私人关系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另外还要做一些社会教育。人们需要时间来适应别人戴着摄像头看着他们,因为眼镜上肯定会有摄像头来进行面部识别等功能。所以,从技术到社会、文化的突破都需要发生,我们目前还没有到那一步。
微天下:新冠疫情大流行多大程度上加速了或推动了我们进入镜界的未来?
凯文·凯利:是的,我认为新冠疫情加速了人们尝试它的意愿。人们这两年来对视频会议已经不陌生了,人们惊讶于它的工作效果,也准备开始尝试其他东西,因此,这就已经往前推进好几年了。人们在文化上的接纳程度发生的很快,现在,传统的会议和岀差模式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觉得当面见面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样的需求,这样的商业模式,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这些都已经被加速了,不过即使在商业模式上有了这种加速,我觉得仍然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
微天下:关于数据安全、隐私、国际标准等问题,需要有监管尽早介入吗?
凯文·凯利:我不希望马上就有一个监管。我认为立即出现监管,这是最糟糕的。我们需要的,是对一些词汇定义的讨论。比如,我们现在使用隐私这个词,但这个词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词,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我们认为的隐私有着很多很多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现象,是非常具体的。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看看有没有比这个词更好,更有助于理解的一个词。
我想要和在开发镜像世界中有着实际经验的人进行对话,听听他们的经历和他们想要什么。我在这方面的想法比较坚定,我认为人们应该尽早去使用新的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控制它,开展后续的讨论,而不是试都没去试,就凭空想象的要去做决策。所以哪怕还需要十年的时间,我也大力主张现在就开始尝试各种新技术版本,不管它是什么形式,这样才能基于使用体验的实证,对技术有更好的理解。
现在很多人担心面部识别,但一旦你在手机上有了面部识别后,你就会真正去使用它,你在使用它前后的想法,会有所不同。我想技术是要给人们来用的,尽管它们还不完美,可能还只是测试或原型阶段,但只有在用了之后,才能去讨论实际发生了什么,没发生什么。
所以我觉得第一步是让人们去使用这个技术,并测量、测试、跟踪、记录实际发生的情况,使用情况,以及人们的关切点。我喜欢一切基于实证,希望讨论的是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想象中的事。
(文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