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毛相林:建议设置多个缴费档次,激励农民参加医保

2024-03-08 14:54:38 - 新京报

今年是毛相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有着“当代愚公”之称的毛相林,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还曾被评为“时代楷模”。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毛相林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他发现,对于个人自愿缴纳、一年一缴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的参保意愿在下降,农村居民表现尤其突出,基层干部也反映居民医保参保筹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公开资料显示,城乡居民医保是由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在2015年并轨而成,是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居民医保资金来源依赖于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

毛相林告诉新京报记者,根据国家医保局最近4年发布的《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从2019年开始逐年下降,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减少0.3%、0.8%、0.8%和2.5%,参保人数下降越来越多。其中,2022年和2021年相比,全国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减少了2517万人,重庆市减少了91.94万人。

作为扎根一线的基层干部,毛相林提到,这些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重要性,特别是生病、住院等享受过医保报销的。

但随着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逐年提高、门诊定额报销制度取消,部分农村家庭感到缴费带来了经济负担。虽然基层干部每年花很大工夫宣传医保政策,但中断参保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家庭中选择性参保较普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毛相林提交了《关于减轻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负担的建议》,他建议暂停上调个人参保缴费标准,建立连续缴费的激励机制等,希望能减轻农民负担,扭转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滑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毛相林:建议设置多个缴费档次,激励农民参加医保

“基层干部也很为难”

新京报:你在调研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毛相林:我从2023年7月就开始为建议做准备,陆续走访了7个乡镇。

在走访中发现,我们县这两年的参保人数陆续下降。每年一涨的费用导致家庭负担增重,很多农村家庭选择断保。比如很多家庭一户有五六口人,每年要缴2000元左右,老百姓确实承受不了这种压力。

基层干部也反映,居民医保参保筹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居民医保本质上是自愿缴纳,相关部门对医保参保率有考核要求,要争取让每一个居民都缴纳。找老百姓收,老百姓又不愿意交,基层干部也很为难。

新京报:你所在的村子情况如何?

毛相林:我们那个村子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天坑村”,组织村民们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建造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路通了以后,这几年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村民们种植柑橘等特色农产品,还搞生态旅游,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收入。由于比其他村子要宽裕一些,我们的参保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新京报:参保人数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毛相林:首先是个人缴费标准增幅过快,超过了群众的承受能力。从近3年看,重庆市2022年—2024年个人缴费标准年增幅分别为14.3%、9.4%、8.9%,而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只有9.1%、5.0%、6.3%,其中农村居民年增幅为10.5%、6.35%、7.74%。个人参保缴费标准年增幅高于居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的差距更加明显。

第二,参保缴费缺乏激励机制。现行医保政策为当年缴费、当年享受待遇。只缴一年的与连续缴多年的报销标准相同,对连续参保缴费的,报销标准没有上浮的激励机制。同时,对当年未享受医保待遇的,下一年缴费标准没有下浮的激励机制。

第三是群众对财政补助没有获得感。现在的居民医保的资金是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2023年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40元,虽然财政补助标准高于个人缴费标准,但未享受医保报销的居民并没有获得感,甚至不知道财政对医保有补助。

第四,城乡居民医保取消了门诊定额报销制度,实行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当年未生病的部分参保人认为缴了钱,但是没受益。

建议增设“零缴费”或“低缴费”

新京报:针对这些情况,你提出了哪些建议?

毛相林:我的建议主要有4个方面。首先是暂停上调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参保缴费标准,扭转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滑的局面,防止断、停保行为在城乡居民中产生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个人缴费标准调整要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原则上不高于收入增长水平。建议全国不统一硬性规定调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由各省市区根据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自主决定个人缴费标准是否调整和调整的幅度。

第二是建立连续缴费的激励机制。比如对连续缴满一定年限的,住院报销可上浮一定的比例,如果缴费年限中断,则取消上浮的报销比例。比如对于7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高龄人员,且基本医保缴费满一定年限的(比如满30年),可以给予一定的照顾,可免缴费等减轻压力,但仍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第三,建议当年没有报销或没有报销完普通门诊统筹限额的,可结转到下一年使用。这样不会让人们有“吃亏了”的感觉,既可以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也可防止目前存在的年前集中使用门诊报销限额“清零”的行为,防止医保基金的低效使用。

另外,还应增设零缴费或低缴费参保档次。

新京报:如何设置多个参保档次?

毛相林:建议将现行的财政补助标准作为一档缴费标准,个人“零缴费”或“低缴费”,财政补助标准不降,在基金可承受的范围内,核定最基本的待遇报销标准,普通住院和重特大疾病门诊报销率可以按低于现行报销率15%—20%核定,不享受普通门诊统筹报销。

在此基础上,根据现行的个人缴费标准,继续设立二档、三档缴费档次和相应的报销标准,并给予财政补助,让群众在比较中自愿选择参保缴费档次。

乡村期盼更多医疗卫生人才

新京报:为什么激励参保意愿很重要?

毛相林:居民医保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障群众的健康,让大家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参保还是必须的。如果不缴纳,整个家庭因病返贫的风险比较高。我调研过的一户人家有位72岁的老人确诊癌症,但是前年没有参加医保,花费11万元,一分钱都不能报销。要是有医保,能报销5万元,这是真真实实地减轻压力。

每年缴费时,我们都要通知每一位村民,在村里开展动员会,通过微信群、入户等方式宣传,讲解缴纳医保的好处,缴纳医保是为了保证自身的健康,也是惠民利民的政策。

新京报:针对提高乡镇医疗卫生状况,你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毛相林:乡村期盼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以及普惠的基本医疗服务。有的村子里连个像样的卫生室也没有,岁数大的人到县城里看病很难,晕车、身体不好等等。如果当地有优秀医生,就能在本地解决,让老百姓的健康能有保障。比如我们村的卫生室,每半年会有两位从县中心医院或中医院来的医生轮岗坐诊,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可及的公共医疗服务。

另外还可以加大日常的免费体检、量血压等服务的力度,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好处,还能激励他们购买居民医保的热情。

新京报记者李聪编辑袁国礼校对李立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