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跑快跑长跑中小微企业如何跑出高质量?

2024-07-08 18:00:39 - 新浪新闻

稳跑快跑长跑中小微企业如何跑出高质量?

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但相较于其他经营主体,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偏弱,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送政策、减负担?如何助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快速成长?6月27日恰逢第8个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在一场“2024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暨中小企业服务品牌宣传周——首届科学企业家论坛”上,针对上述课题,与会专家、委员企业家们纷纷建言。

做好“娘家人”:政策打底企业“稳”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放眼全球,在主要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家都是政策支持的重要对象。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做好助力中小微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的“娘家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弘扬企业家精神,为增强企业家贡献度和话语权提供政策保障。”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陈肇雄表示,“一要支持企业家参与甚至领导政府重大计划和项目;二要吸引全球企业家人才,力争留住有潜质的独角兽企业;三要支持中小企业创办者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多样化资金支持;四要为企业家提供创新资源,减轻企业试错成本和经济负担。”

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姜明则表示,“我们应发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示范作用,做好政策‘宣讲人’。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积极宣讲中央惠企政策,从政策宣贯、标准建设、资源协助等多个方面,在‘稳’与‘进’中谋发展,求突破,为稳经济、保民生、促就业、防风险作出积极贡献。”

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土壤,而好的政策就是让企业家直观地感受到政策零距离服务在身边。

“中小企业有活力,中国经济才会整体性持续向好;中小企业有创造力,科技强国建设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包头市塞北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建议,“完善涉企事务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惠企优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营造中小企业便利政务环境。创新金融机构结构体系,助力中小企业顺利融资,提高融资质效。健全市场运行维护机制,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

做优“合伙人”:科研赋能企业“快”跑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以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在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尽管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但它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战略性科技力量的高效协同是关键钥匙。

“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而专精特新企业则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专精特新工委会主任、工信部原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表示,“我们要不断探索科研院所赋能中小企业的有效模式,打破技术供需壁垒,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对于具体打法,王建翔提出:一是加快技术合作与研发创新,与企业共同探索提升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方法;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如共同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人才交流和培训等;三是洞察市场需求与产品升级,与企业共同探索如何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五是要更好地利用政策资源推动合作。

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引入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才能形成新的发展动力,科研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相促,便是顺势而为的新型生产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加强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它们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鼓励它们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秘书长、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同晓表示,“要打破技术供需壁垒通过建立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开展技术对接活动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创新环境;还要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稳定的共建实验室合作关系和机制。”

做强“创新者”:以硬实力实现企业“长”跑

送政策强赋能,打铁还需自身硬。

数据显示,在研发投入方面,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中超过70%是由企业投入的。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其中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42.7万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占比首次超七成,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在当前以经济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下,如何更好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开拓者与创新推动者?答案就在企业家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中。

塞北股份深切感受到新经济形态为传统制造业带来新机遇。2021年,公司加大对产业数字化的投入,以设备智能化、管理现代化、信息计算机化为建设目标,以数字化工具和流程作为支撑,实现了生产关键指标的全面提升: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0%,产品良品率提高约2%,运营成本明显下降。

“伴随数字资产的持续积累、业务场景的丰富应用、上下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区域经济的战略联动,产业协同竞争力表现为链主企业产业链各关键节点的差异化分工与价值共创下的大中小企业协同。”王斌表示,“随着数智工具赋能产业要素资源更新、传统中小企业生产方式进化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产品附加值实现总体跃升,同时综合成本因集约化而下降,这都将为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提供更多可能。”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地洲智云集团董事长张华军对此也深有体会,“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智慧交通硬件及软件,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升级服务,业务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并拓展到海外国家,服务数千万人口。”

按照张华军的话说,公司不仅在数字交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数字社区、智慧医院和数字校园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通过这些智慧城市和太阳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了产能和运营效率,同时显著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当前中国制造正处在提档升级的发展关键期,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把握主动,更需要中小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充沛动力。”王斌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