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2024-10-17 10:28:50 - 新浪新闻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大江网/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余书福、通讯员钟水旺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0月1日,记者走进崇义县城一些社区的“知行家”,看到居民们正用歌舞等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洋溢在社区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与节日的喜庆祥和氛围交融在一起,让人如沭春风、心生暖意。

2022年初,崇义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深厚的阳明文化根基,深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打造“知行合一践文明、亲情服务暖如家”的“知行家”社区综合服务体,有力推动了社区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相融互促。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1517年,王阳明肇建崇义县。500多年来,“知行合一”的思想、《南赣乡约》的实践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在11.7平方公里的崇义县城,已相继建起20个“知行家”,为8.6万居民营造出家一般的邻里关系、生活氛围和温馨亲情。用“知行合一”这根“绣花针”,串起社区治理的“万条线”,崇义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借助“知行家”破解“融城难”

城市美好生活,人人向往。然而,农村居民进城容易融城难,是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一大痛点。如何破解痛点,打通城市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崇义县依托社区服务公共用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资源,由政府筹资,在县城社区布局创建“知行家”。旨在借助“知行家”浓厚邻里相处应有的“家味”,变“同在屋檐下,相邻如陌路”为“同在屋檐下,邻里一家亲”。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暑假期间,崇义县横水镇中山社区“知行家”里,大学生志愿者在陪孩子做游戏,此举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父母的后顾之忧。记者邹忠辉摄

“知行家”这把密钥是否真管用?记者采访了几位居民,从他们的切身感受中找到了答案。

肖阿姨老家在崇义县长龙镇南田村,2021年冬跟随儿子来到县城居住。刚进城时,习惯了乡下春种秋收、喂鸡养鸭和邻里常来常往的她,难以适应城里人“各守各家”的生活,身在城里,心却在乡下。进城不久,肖阿姨便开挖小区楼下的绿化带用来种菜,甚至还把鸡鸭圈在阳台上饲养,此举遭到小区众多业主的投诉。被物管劝阻后,肖阿姨只得闷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天天就像坐牢一样。”

改变源于一次社区“知行家”组织的柔力球健身活动。当晚,肖阿姨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到活动现场。当看到一群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姐妹身着统一服装,在悠扬的乐曲中时而挥臂扭身、时而迎引抛接、时而纳球入拍,肖阿姨也情不自禁地“跟样学样”起来。

“大姐,你也喜欢柔力球呀!明天你来社区‘知行家’,我教你。”活动结束,领舞者张女士找到肖阿姨,邀她一起练习柔力球。从此,社区“知行家”成了肖阿姨的打卡地。从手拿锄头到手握球拍,改变的不仅是肖阿姨手里的工具,还有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刚来县城过得闷闷不乐,觉得身体哪都不适,天天想着回乡下。自从练上柔力球后,认识的朋友多了,玩乐又有去处,精气神就回来啦。”肖阿姨坦言,“知行家”就像一个温暖大家庭,把天南地北、有共同爱好的人捏合在一起,让大家由陌路变成熟人。如今,上街有陪伴、遇事有人帮、玩乐有去处……丰富多彩的城里生活,让肖阿姨“乐不思蜀”。

半年前,从麟潭乡进城居住的陈大叔有了新身份——崇义县文昌社区“知行家”乐队队长。刚进城,他每天惦记着老家的田地、鸡鸭,隔三岔五就往乡下跑。虽然喜欢吹唢呐,但进城后又怕吹,一是不自信,二是怕扰民。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一次上街购物,陈大叔听到社区“知行家”里传来乐器演奏声,便走了进去,从此找到了知己。加入乐队后,陈大叔主吹唢呐,随着参加活动次数的增多,他又学会了笛子、二胡、葫芦丝、电吹管等多种乐器,并被推选为社区“知行家”乐队队长。

陈大叔告诉记者,“知行家”是一个能让人发光发热的平台,在这里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迸发出新的生活热情,有了新的归属感,每天过得很充实。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探索,崇义县将“知行家”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养老、幼教等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内设便民生活服务区、亲子活动区、文化娱乐区、运动康养区、阳明文化体验区、创业就业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推动进城农民向市民转变、务农向务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构建起更加和谐融洽、协调高效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崇义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李复金说,各“知行家”构建起了社区居民、业主委员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自治“生态链”,对新居民再培训、再引导、再定位,推动大家的思想观念、角色意识、行为模式发生质的转变,增强新身份的代入感、认同感和主体感。

组建服务队善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人情家事、邻里矛盾纷繁复杂,处理起来既考验人的耐心、细心,还检验知法、用法的能力水平。否则,纠纷没得到化解,还可能火上浇油,激发更大争执。

面对生活中不赡养父母、婆媳闹矛盾、夫妻感情不和等家事纷争,大多数人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把问题矛盾遮掩起来。若不通过外力介入尽早处理,一旦暴发就会危及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一难啃的“硬骨头”,崇义“知行家”迎难而上,专门成立了由妇联、公安、法院、社区干部等人员组成的“家务事调解服务队”。他们将社区收集到的儿女不孝敬老人、夫妻不和、婆媳矛盾、兄弟反目、邻里纷争等问题梳理分类,有针对性地安排志愿服务人员主动上门,充分运用法律、道德、习俗、伦理的力量及时调处,精准有效地解决居民们的家长里短之事。

家住中山社区的刘大爷,说起“家务事调解服务队”,不吝点赞:“他们主动上门服务、为民解难,真心实意、方法对路、态度又好,社区百姓没有不欢迎和感谢的。”

原来刘大爷和老伴是“半路夫妻”,双方共有5个子女。两人登记结婚后,早年通过打零工,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帮衬子女。近年来,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大不如前,零工接活越来越少。没有了收入来源,5个子女又不愿承担赡养义务,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老两口忍气吞声,暗自伤心。

中山社区“知行家”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张女士上门走访时,了解到了刘大爷的艰难处境。她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家务事调解服务队”。服务队“接单”后,多次前往老两口各子女家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5个子女最终认识到错误,并签订了共同赡养父母的协议。

今年以来,文昌社区的居民们常可看到李先生夫妻俩带着8岁儿子一起逛街、散步,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此前,他们家可是另一番境况,因李先生脾气暴躁,又爱酗酒,稍有不顺就拿妻子叶女士出气,家里经常“鸡犬不宁”。李先生邻居吴女士这样评价道:“小打天天有,大打三六九。这哪是夫妻,更像是仇人。”

李先生判若两人的改变,文昌社区龙山首府小区“知行家”的志愿者小何功不可没。原来,去年12月的一天,小何到李先生家走访,发现叶女士脸上有多处伤痕,走路一瘸一拐。问起伤情,叶女士支支吾吾说是骑电动车不小心摔的,眼睛却不时看向丈夫,脸上挂着恐惧。

小何看出叶女士有话不敢说。次日清晨,她便来到小区门口守候,趁叶女士送小孩上学之机打探情况。叶女士这才讲出实情,说原来夫妻感情尚好,自从前年丈夫做生意亏了后,开始自暴自弃,时常对她家暴。要不是看儿子尚小,自己早就想离婚了,甚至连死的念头都有。

这可不是一般家事,久不处理会引发大事!小何立即将详情告知了“家务事调解服务队”。几天后,一支由妇联、律师、公安、社区干部等组成的调解队来到李先生家中。通过法律讲解,让李先生意识到,若家暴不止,就涉嫌故意伤害、虐待等,触犯法律,会被判刑。

调处中服务队了解到,李先生生意亏损后一直没找工作,仅靠叶女士打零工维持生活。经调解队员帮忙,不到一周就为李先生在崇义县城某公司找到一份装卸货物的工作,同时又安排叶女士在该公司做保洁员,夫妻俩每月工资收入共有7000多元。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在“知行家”志愿者小何和服务队的帮助下,如今变得恩爱和睦。

“知行家”设立以来,崇义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效整合资源,构建起“居民点单、‘知行家’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社区党组织晒单”的闭环服务模式,志愿队伍由最初的3支扩大到现在的44支,成员从50余人壮大到1000余人,可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精细化服务。

依托“知行家”平台,崇义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积极探索“知行夜话”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开展“知行包办”活动,为失能老人及常年在外的务工群体提供跑腿包办服务;组建“知行顾问”队伍,每月轮流上门为居民提供生活救助、创业指导、情感疏导等方面的服务,真正把城市社区治理的“根”扎进家家户户,延伸到“神经末梢”。

李复金告诉记者,如今,每个社区“知行家”都组建了一支“家务事调解服务队”,他们常态化开展上户走访行动,帮助调解家长里短的隐蔽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各“知行家”收集矛盾纠纷800余条,调解600余条。

能人乐奉献居民享服务

崇义设立“知行家”,旨在以“知”凝聚共识,以“行”撬动治理,以“家”促进和谐。依托“知行家”,居民们通过互助交流、参加志愿活动,渐渐知晓了许多邻里的能耐、本领,并感受到他们的真心、热心:钟叔会理发、吴嫂会裁缝、卢伯会磨刀、张爷会声乐、杨婶懂法律、肖姨爱厨艺、饶哥还晓得修家电……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借助“知行家”平台,社区能人乐于奉献,居民谁家有需求,他们都主动提供免费服务。

家住龙山首府的刘大爷,进城主要任务是照看孙子。“知行家”有很多儿童设施,又经常开展“早教课堂”“暑期托管”等活动,一来二回,他成为“知行家”的常客。

“知行家”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管护和维修需要人。“我会修,让我试试。”一次偶然的机会,龙山首府“知行家”理事会发现在设备维修方面刘大爷经验丰富,便邀请他担任“知行家”设备协管员,刘大爷欣然答应。

此后,不光“知行家”公共设施得到有效维护,懂得电力运维、家电修理的刘大爷,还义务承担起小区电力维护和帮助居民修理家电的任务,赢得社区居民们的称赞。

“肖姨,明天我妈过生日,有三桌客人,想请你主厨。”“好的,明天一早我就来。”

说起肖姨,品尝过她厨艺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2021年进城前,在崇义关田老家,十里八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她掌勺。进城随儿子儿媳生活后,她时常来到社区“知行家”,手把手教大家制作糯米饺、九层皮、黄姜豆腐、薯巴酒等崇义特色美食,是居民们公认的“美食乡厨”。再后来,热心助人的肖姨主动拓展“业务”,社区居民谁家来了客人需要帮厨,只要叫了她,她都乐此不疲。

家住中山社区的张代伐是名乡村退休教师,擅长歌曲创作,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中山社区“知行家”成立时,便邀请他担任理事长。在他的张罗下,社区“知行家”成立了歌唱乐队,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加入,团队由最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乐队由1支扩展到2支。现在各个社区“知行家”搞活动,都能看到张代伐的身影。

刀具钝了有人磨;头发长了有人剃;衣裤破了有人缝……

“知行家”立足辖区人员结构与需求实际,分门别类为社区能人搭建平台,并通过上户走访、“知行夜话”推荐、居民自荐等形式,挖掘和招募涵盖知识型、技能型、经验型等各个方面的社区能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头雁”引领作用,激活“雁阵效应”,带动更多的居民自主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实现居民“入圈”,治理“破圈”,幸福“出圈”。

礼赞共和国 苏区展新颜丨崇义“知行家” “家味”扑面暖

随着社区能人的不断涌现,“知行家”构建起“能人挖掘—活动带动—培训提升—项目共建—品牌建设”的生态链条,为推动社区居民实现互相交流、自我展示、自我提升提供服务。

知行合一践文明,亲情服务暖如家。推行“知行家”建设,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大家也从“要我做”逐渐转变为“我要做”“一起做”,实现了社区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崇义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

“我们同有一个家,新时代的知行家,这个新家多温馨,其乐融融你我他……”这首由张代伐作词作曲的《知行家之歌》,唱出了“知行家”带给社区居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