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上调中国经济预期,经济学家:中印等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2024-07-18 02:45:26 -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7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与上一次即今年4月的预测相比,上调了0.4个百分点。该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国内消费的复苏推动了经济增长,外贸出口的积极态势也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活力。除中国外,这份以“全球经济裹足不前”为题的报告还上调了印度和欧元区的经济预期,同时下调了日本和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根据IMF最新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3.2%不变。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中印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上述报告发布之际,为期4天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在北京召开。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经济增速达到5%。下半年,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特别是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运行将保持总体平稳,全年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强劲的消费数据和出口表现”

IMF的最新预测与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吻合,也与今年年初中国制定的全年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相一致。IMF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IMF在最新报告中修订了中国2024年和2025年的增长预测,将中国今年的增速从4.6%上调至5%,明年的增速从4.1%上调至4.5%。他解释说,中国第一季度强劲的消费数据以及出口表现,是IMF作出上调决策的主要依据。古兰沙还称,中国经济在过去15—20年里实现了巨大的增长,与15年前或20年前相比,其增长对外部的总体依赖程度已大大降低。

IMF上调中国经济预期,经济学家:中印等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图为江苏省连云港港16日待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视觉中国)

IMF研究部世界经济研究处处长让-马克·纳塔尔16日补充说,IMF上调对中国经济预期的原因之一,是该组织预计中国政府推出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大规模更新的政策将有助于同时促进消费、投资的增长。纳塔尔说,“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建议向消费转型,这是中国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IMF认为,中国的消费正在缓慢恢复,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该组织同时警告称,房地产等领域的潜在弱点依然存在,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发展将是影响未来经济更为根本的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权威的国际经济组织,IMF上调中国经济预期,背后是中国发展经济的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他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并持续回升向好,尤其是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了市场预期。而且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这将进一步激发外资对中国的投资意愿;同时,决策层重视消费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制定出台了大规模设备升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更重要的是,中国注重培育新质生产力,这将持续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日美经济预期略微下调

“中国和印度前景光明,但全球增长不温不火。”美联社16日称,IMF上调了对中国、印度和欧洲今年的经济预期,同时小幅下调了对美国和日本的预期。根据IMF最新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3.2%不变,但相比2023年3.3%的增长率略有下降。中国和印度将占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近一半。考虑到农村地区消费增长,IMF上调了印度今年经济增速至7.0%,比4月份的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日经中文网报道称,与4月的预期相比,在主要国家中,日本和美国的增长率均有下调。其中,日本受汽车制造商因质量违规而停止生产和出货的影响,1—3月出现年率近3%的负增长,因此IMF将其2024年的增长率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0.7%。美国则下调0.1个百分点,降至2.6%。报道称,由于个人消费放缓,美国1—3月增长率低于预期。基准利率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已过去一年,就业也出现了紧缩迹象。

“IMF警告西方国家债务增加、通胀高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6日称,根据IMF周二的报告,中国和印度目前占世界经济增长的近一半,亚洲新兴市场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引擎”,但美国的政治紧张局势和西方征收关税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债务和通胀担忧。报道称,政治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抬头,尤其是在美欧加大力度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之际,可能会加剧高通胀。IMF的报告称,今年一些选举可能导致经济政策出现重大波动,并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负面溢出效应,这增加了不确定性。

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1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三年疫情后,各国经济进入了恢复期,但目前仍然充满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国际治理格局的变化,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以及美国大选等,都酝酿着未来国际秩序的调整和动荡,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另外,各国贸易、投资以安全为由的各种限制措施层出不穷,经济碎片化趋势不断演进,为全球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万喆认为,在这种百年大变局下,IMF维持全球经济增速不变,担忧经济将裹足不前是有道理的。这反映了IMF对正在恢复中的全球经济抱有审慎乐观的态度,趋势上希望全球经济增长,但是对各种风险仍然保持高度警惕。

跨国企业拥抱中国机遇

“日本和美国因房地产市场走下坡路而遭受严重经济挫折,而中国的技术进步和随之而来的出口繁荣帮助其经济增长保持在5%左右的目标范围内。”美国彭博社16日称,中国领导人决心保持这种状态,本周中国共产党高层干部齐聚北京召开三中全会,该会议五年召开一次,旨在制定长期经济计划。彭博社提及,中国领导人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后又在疫情后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称,在中国的经济迷雾中,希望正愈发明晰,即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追求的以技术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正开始取得效果。但文章同时认为,中国经济仍面临中国消费者信心不足以及外部保护主义抬头等障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鼓励创新,并在扩大内需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尽管面临一些贸易摩擦和外部压力,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内外部政策的协调和调整,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他说:“针对目前的经济挑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更积极的政策举措来应对。”

目前,跨国企业正积极拥抱中国对外开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新时代以来,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任婧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以新能源发展为例,培育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而如何抓住中国新能源发展机遇,同时让能源创新更好地满足新能源场景带来的需求,是施耐德电气关注的核心话题。进入中国37年来,我们与中国改革开放一路相随,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并积极拥抱中国开放和绿色发展机遇。”

新西兰乳企恒天然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表示,“中国广阔的市场、不断增长的经济和高质量发展为恒天然和其他新西兰公司扩大其中国市场份额和取得成功提供了充足的机会。我们注意到中国强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赞赏中国政府为外企投资和经营创造良好环境所作的努力。”

【环球时报记者倪浩马彤褚大业涂蕾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冯亚仁任重柳玉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