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魔芋群体开花、完成植物种类本底调查,国家植物园取得多项进展

2022-12-28 18:46:24 - 新京报

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记者获悉,一年来,国家植物园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7月,国家植物园实现了巨魔芋的群体开花。国家植物园今年还利用大数据分析,整合我国外来植物相关资料,出版了《中国外来植物名录》。

正在研究培育新的魔芋品种

今年7月,国家植物园实现了巨魔芋的群体开花,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十分罕见。巨魔芋是世界上单体花序最大的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的热带密林,如今已被列为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巨魔芋开花极难,一生只开3至4次花,每次开花不超过2天,全世界人工栽培开花次数仅100余次。为了这一绽放时刻,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还专门举办了夜场活动。

此次群体开花,科研人员还记录下巨魔芋雄花出花粉的过程,并首次对外公布。令人兴奋的还有,这次群体开花的巨魔芋相互授粉,也使得国内第一次收获到巨魔芋的果实。“巨魔芋的群体开花、结果意义十分重大。”国家植物园北园副园长魏钰介绍,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把巨魔芋与同属其他种具有利用价值的魔芋进行杂交,培育出新的魔芋品种。

出版《中国外来植物名录》

同时,国家植物园在华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百花山葡萄、丁香叶忍冬等植物的迁地保育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攻克了相关的繁育技术。今年,国家植物园还开展了杜鹃兰共生繁殖中试试验,目前已获得初步成功,萌发获得大量原球茎;对滇西槽舌兰根部内生真菌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开展内生共生菌的促萌发促生长研究等。

在做好植物迁地保护、引种栽培的同时,国家植物园一直重视研究外来入侵植物。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从哪里来、如何进入中国、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

今年,国家植物园利用大数据分析,整合我国外来植物相关资料,出版《中国外来植物名录》,共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每个类群包括类别、科名、属名、中文名、别名、命名人、引入时间、原产国、生活型、地理分布和生存状态等基础信息。名录数据显示,外来植物已在我国的植物种类构成中占据28.19%的比重,其中栽培植物占91%,逃逸植物占7.36%,归化植物占6.69%,入侵植物占2.66%。

《中国外来植物名录》第一次对中国外来植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可供农业、林草、园林、中药和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同时国家植物园以《中国外来植物名录》为基础,撰写了“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中国外来植物数据集”等可研报告。总结我园科研人员在2021年完成的国家林草局“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试点(黄河口)”项目,撰写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报告”。

完成植物种类本底调查

国家植物园目前已完成植物种类本底调查,共收集、保存植物17435种(含种下单元),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786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的植物354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的植物1412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极危(CR)物种79种,濒危(EN)物种150种,易危(VU)物种170种,已成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贺然说,国家植物园通过开展生物调查,摸清家底,为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国家植物园野生动物、昆虫和微生物等方面的本底调查。不断强化植物迁地保护核心功能,通过建设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中心、五洲温室群和拓展专类园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植物迁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向游客讲好中国植物故事,朝着世界一流目标迈进。”

新京报记者张璐

编辑樊一婧校对李立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