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2024-07-09 18:37:16 - 上海交通大学

7月9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推进会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五年工作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及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国防科技大学少将副校长兼教育长吴建军,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院长、原副校长徐学敏,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程文耀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旨在全面总结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五年以来的建设经验和成果,部署推进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重点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应邀出席并代表拔尖计划2.0秘书组作《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总体进展与成效》报告。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丁奎岭在报告中回顾了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以来的重点举措和显著成效,描绘了拔尖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指出,拔尖计划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贯穿“选拔—培养—评价”全过程的中国方案,逐步筑造起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面向未来,持续深化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继续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客观应对变与不变,于变化中坚守本真,于不变中寻求创新,即在变化中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精神,秉持长期主义理念不动摇,在不变中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元素,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推动“中国方案”向更具影响力和普适性的“中国范式”迈进。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为打破常规,探索人才超前培养,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首个少年班。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办试点班,培育出叶军(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合伙创始人)等大批英才。随着改革逐渐深入,1992年启动“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09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2013年起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2018年拔尖计划进入2.0时代,2020年起推行强基计划。2023年国家发布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419计划),全面谋划与设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到教育战略高度。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探索,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历了从“单校推进”向“群体发力”的跨越式演进,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有组织培养的全面升级。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2009年,教育部与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自2010年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高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进行探索和试点。通过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一制三化”举措,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2018年教育部持续深入推进拔尖计划,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启动拔尖计划2.0。拔尖计划2.0共遴选77所高校288个基地,覆盖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质学、基础医学、历史学等20个基础学科。通过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三制三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础学科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拔尖计划历经1.0至2.0,从瞄准“明天”转向瞄准“后天”,从初期的火种计划,到如今的燎原计划,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伟大”。

初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方案

拔尖计划实施至今,初步形成贯穿“选拔—培养—评价”全过程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方案。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科学选才鉴才

高质量生源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高考直接选拔、二次选拔、动态遴选等渠道,以知识宽度和专门知识、创造性思维、涵盖内在激情和持久兴趣在内的内在动机、个性特征等为标准,多维度、全过程考核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的拔尖学生,让异“才”纷呈、脱颖而出。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探索新时代书院制

书院制是一流大学“以本为本”的有力体现。各校积极探索,营造浸润式的环境,构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虚拟空间于一体的新时代书院,为学生提供了交叉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活交流空间,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人培养。通过中国大学书院交流共同体,促进书院间交流合作、互学互鉴,探索育人模式新气象。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强化学术大师引领

拔尖计划继承和发扬长期人才培养积累的经验,重视并持续发挥学术大师的引领作用,持续吸引顶尖师资参与育人。每年吸引超过1600名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顶尖师资参与拔尖人才教学,设立首席教授、责任教授、项目主任等制度,实行多元化、全过程的导师指导体系,发挥大师博学身正的榜样示范效应,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学术志趣和学习主动性。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

高质量课程体系是引导学生发现志趣、训练思维、深度学习的保障,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体系,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融通的融通课程体系,提升科研能力与科研素养的实践课程体系,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科教融汇育人

科教融汇是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科研资源和育人资源、先进科研设置和高校教学平台、前沿科技成果和前端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教学创新的力度和高度的相辅相成,共同形成科教融汇驱动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校积极探索本科生科研实践,打造各具特色的拔尖学生学术训练体系。以更高水平的科教融汇,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国际合作育人

深入开展国际合作育人,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邀请顶尖学者来访、课程修读、交换生项目等“引进来”与联合培养、暑期学校、境外实习、访学研修等“走出去”相结合,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交流实践合作网络,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文化理解和包容力。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初步形成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蓄水池”

通过十五年的全方位谋划和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要素改革,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培养成效显著,初步形成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蓄水池”。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经过多年积淀,毕业生学术志向坚定,积极投身基础学科研究。全国拔尖计划1.6万余名毕业生中,93%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顶尖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超过86%的毕业生留在基础学科领域深造,构筑了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坚实的后备力量。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经过多年耕耘,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国家重大工程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引领人才,他们或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贡献瞩目科技成果;或投身高等教育,反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拔尖”育“拔尖”。不仅为提升国家整体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更持续构筑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

经过多年探索,拔尖计划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成为一张亮丽的育人名片。纵向来看,引领全链条人才培养改革,通过大中衔接、本研贯通分别为前端的中小学教育、后端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在本科阶段,通过书院制、荣誉课程、通识教育、学科融通等项目改革,带动各院系、各学科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横向来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产生了广泛的辐射示范效应,许多学校将拔尖模式推广至更多学科,让更多学生从中获益,上海交通大学从致远理科到工科,再到覆盖所有理工专业的实践,便是这一辐射效应的最佳诠释。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从“中国方案”走向“中国范式”

拔尖计划的长远发展,需要继续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客观应对变与不变,于变化中坚守本真,于不变中寻求创新。积极迎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变化,持续坚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初衷不变,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基石。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坚守不变初心。我们要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精神,秉持传统价值观中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理念的追求,塑造学生的品德意志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发扬书院制优秀传统,因材施教,注重师生相互砥砺和基础知识的精研,深厚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与学术纽带。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扎根中国才能走向世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与拔尖创新人才特质高度契合,引领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必然是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大师级人才。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坚持长期主义。伟大不可以被计划,但伟大可以被积累。于学生,这意味着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勤奋与探索,要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坚守“十年磨一剑”;于科学,它呼唤着聚沙成塔的积累与沉淀,推动小进步、解决小问题才能影响与改变世界;而于国家,这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深耕细作的伟大事业,根本在于营造尊重科学、求真创新、不急不躁的社会氛围。功成不必在我,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规划,重在坚守,谋于未来。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倡导兼容并包。面对当今世界文化交融的多元生态,拔尖创新人才更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与人生体验。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元素,充分发挥多元文明交叉碰撞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形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格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突破常规、引领变革。真正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理解、创新精神、独特个性、突破常规限制的拔尖创新人才。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革新的浪潮奔涌而来,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工智能和拔尖创新人才有着天然的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相互迭代。人工智能能够为拔尖学生提供前沿知识与应用场景,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养料,让拔尖人才更“拔尖”。同时,拔尖创新人才能够以更强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人工智能提供高质量的变革潜力,深度融合人类智能HI(HumanIntelligence),让人工智能更“智能”。

全国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结出累累硕果

十五年的不懈探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未来的教育由我们引领,教育的未来由我们创造,让我们共担使命,共育菁才,共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自主培养的未至之境!

教育部拔尖计划2.0秘书组(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介绍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2020年9月起,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拔尖计划2.0秘书组单位,承担全国线上书院建设、“提问与猜想”活动组织、拔尖计划全国学生调查等工作。

建设全国线上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两大平台,搭建面向拔尖学生的专属虚拟学术社区。乐享平台用户总数4.1万余人,访问次数超156万次,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次数53万余次。开展特色活动,打造拔尖计划2.0一站式门户。先后组织主题活动周、科学活动月,分别以77所高校和288个基地为单位,汇聚3200余条知识库资源、1200余门课程资源。

组织教育部“提问与猜想”活动。活动成功举办三届,吸引885名学生及258名教师参与,涌现出68个优秀科学问题。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该活动为拔尖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交流展示平台,过程中他们进一步提升了科研技能与探究创新能力,同时也开阔了科学视野,收获了志同道合的学术伙伴。

开展拔尖计划全国学生调查。贯穿拔尖学生成长全过程,对其大学期间学习情况和毕业后发展情况进行长周期观测、长周期支持、长周期评价,为持续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支撑和保障。

作者:

致远学院

供稿单位:

致远学院

责任编辑:

孙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