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人大坚持为民导向谱写新型城镇化改革新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 树改革之标杆
实施7项国家级、42项省级改革试点,改革举措亮点纷呈、红利持续释放……历经农民城、小城市培育、撤镇设市三次改革跨越,龙港完成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和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的蝶变,于上个月迎来正式挂牌五周年。
一路改革奋进,离不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龙港的有力实践。坚持为民导向,龙港市人大从筹备、组建到运行,秉承改革精神,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实现诸多创举,持续推动这片新型城镇化的“试验田”翻开崭新的发展篇章。
立法护航“先行先试”
龙港设市之初就明确:不设乡镇(街道),由市直管村社,探索扁平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也就是说,要以同类县40%的人力资源,承担100%的行政职能,服务好48.5万常住人口。
为实现这大刀阔斧的改革,人大如何作为?“2020年起,我们着手梳理新型城镇化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疑难。”龙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美华说,龙港市委先后组织调研组赴各地人大、法治机构考察学习,龙港人大通过各级代表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渠道收集立法需求和基层民情,汇聚民智力量,向上争取立法支持。
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促进保障龙港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决定,乡镇职责“上提”,部分服务性、事务性工作事项“下放”,为龙港改革提供基本法治框架。
龙港市人大由此开始围绕社区治理定义、职能转移承接等核心问题,迅速奔赴全国、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地方性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并配合组织多轮意见征求活动。
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全国首个规范“市管社区”地方性法规《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进一步明确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及职能承担问题。
首创行政异议制度,向全国推广;全国首个县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入选浙江省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两部法规出台真正让龙港改革“于法有据”、次次超前。
创新议政“为民发言”
完成了经济体量和行政区划“三级跳”壮举的龙港,肩负着为一批特大镇、经济发达镇建立现代城市架构、转型发展探路的重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龙港的代表议政品牌——人大代表议政会制度应运而生:
严格遵循“人民出题、党委定题、代表选题、人大议题、政府解题”五大流程,龙港人大按照“月有活动、季有议题、年有评议”的要求,于每年闭会期间由常委会定期组织举行“重点+专题+小型”议政会,代表面对面“问政”,政府“零距离”解答,共同推动解决民生问题。
“这是对龙港基层民主渠道相对缺失、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性短板的一大积极探索和回应。”龙港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负责代表委工作)林天华介绍,每期会前2个月,人大相关委办重点关注代表与群众反映的强烈的民生问题与焦点问题,组织代表深入一线调研,并反复与职能部门沟通协商,形成有针对性的议政材料,保障议政活动高效精准推进。议政会期间,以直播或录播形式在线上播出,吸引市民评论参与互动,推动议政会取得实效。
《条例》诞生的过程中,该制度就曾发挥过重要作用:2022年,龙港市人大组织召开重点议政会,邀请7位人大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议政,助推市直管社区改革方案和《条例》草案更加完善。
基层治理“合力监督”
办得好不好,监督见成效。2023年以来,龙港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提升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水平”决策部署,连续两年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年度监督主题,通过市委领导、人大牵头、联动协作、各司其职探索开展人大监督与“一府两院”监督贯通协调工作,共同协商制订监督方案,健全监督事项清单管理、动态跟踪机制,实现各类监督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每年度梳理交办“十大重点问题清单”,联席会议跟踪问效整改落实情况,构建“工作部署—集中监督—问题整改—总结提升”的监督闭环。
依托省市统建数字化应用平台,通过基层单元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的热点焦点问题269条,形成“小微企业融资不够畅通”等20项问题清单,为开展专项监督调研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每年为全市216名人大代表“量身定制”每人至少一项监督议题。今年开展7期议政监督活动累计150人次,提出78个热点、难点问题实际解决59个,形成20余条意见建议提交办理。
五年的龙港市人大“履职日志”,是龙港40年发展历程的缩影。这五年,龙港市人大用实干担当交出了依法履职、忠诚履职、创新履职的高分答卷。龙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继续以这片神奇的土地为纸、以创新性人大工作为笔,书写龙港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