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未来宇航承办航天卫星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论坛圆满召开
7月29日上午,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航天卫星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论坛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论坛由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为指导单位,未来宇航承办。
作为本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备受瞩目的分论坛之一,航天卫星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论坛以“空间信息助力数字经济,数字制造赋能商业航天”为主题,汇聚了百余政府领导、院士、商业航天产业领袖以及权威学术界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级巡视员王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黄健熙,未来宇航创始人牛旼等专家领导出席了论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级巡视员王伟做开场致辞。他表示,航天领域作为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引领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航天+”与“数字+”,必将催生技术、产业诸多的新场景和新应用。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城市、生活,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优化“南箭北星”产业布局,深化北斗产业创新基地和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下一步,北京市将紧抓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机遇,在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卫星上天,数据落地”,在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应急救援、交通物流等领域丰富应用场景,加快示范推广。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在致辞中表示,商业航天政策和市场保持良好互动,不仅对国家主导的传统航天企业起到创新改革的促进作用,而且使太空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发掘潜藏商机的新领域、新市场。商业航天企业可以站在国家航天已有成果的肩膀上,将现有的航天技术和卫星数据转化好、运用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更多衍生行业的应用中产生更多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在致辞中表示,数据要素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数字经济新引擎的源动力,也是全球数字竞争的角力前沿。商业航天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科技行业发展主线之一,可以帮助数字经济打破地域限制,推动产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的纵深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尤其在卫星信息与空间技术领域,卫星大数据作为“数据底座”,可以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从而有效赋能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建设,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在致辞中表示,得益于我国政策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有序参与航天产业发展,同时在小卫星研制、运载火箭发射频率,轨位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中国的太空经济规模也在不断地增长。2020年,我国太空经济规模约为5,80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共有9.5万家航天相关企业,尤其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341起,披露融资额达243.1亿元。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处在从快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未来要用绿色环保、开放共享的理念继续发展,就要求多方共同支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与数字经济理念相结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宇航创始人牛旼在致辞中指出,据未来宇航研究院统计,国内已发布卫星星座计划多达30余项,到2026年我国将发射约7512颗商业卫星,预计我国商业卫星制造产业年均市场规模将达2254亿元,商业卫星发射年均市场规模将达1127亿元。在卫星及火箭制造两个上游产业链环节发展成熟后,卫星运营和应用环节也会迎来新的增长。商业航天在五年内,将迎来“向地外深空延伸,以新式航天器为核心”的太空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将是太空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提供关键要素;太空经济时代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的起点,创造无限可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做《卫星大数据服务数字政府治理》专题报告。李佐军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数字已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卫星大数据具有数据权威度高、覆盖广等优势,为政府治理手段提升提供了天基保障,地理信息产业和卫星大数据产业发展潜力大。利用卫星大数据服务数字政府治理大有可为,需要加大宣传卫星大数据重要性的力度,着力培育各主体消费卫星大数据的市场意识;加快推进卫星大数据升级,提高数据的覆盖面和质量;不断开拓卫星大数据在数字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改进卫星技术和卫星大数据技术,全力降低应用成本;加快推进发射体制机制改革,降低门槛;大力发展卫星大数据产业链等多措并举。
在论坛现场,多项重要商业航天创新数字解决方案或研发成果首次集中发布。
长城紫晶、安擎计算机与丝路天图联合发布“'数算天图’航天大数据解决方案",结合顶级数、算技术,打造星云融合Sass平台。计算集群采用超融合方式搭建,计算资源可支持弹性扩展,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可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同时数据存储按照冷热温进行分层存储;以多租户单实例的服务模式提供遥感数据处理一站式解决方案。
未来太空CEO蔡韵发布了未来太空元宇宙,并详细分享了航天科技与web3.0两大热门领域的结合成果。除了已发售及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太空数字藏品,未来太空元宇宙世界观、太空中的莫比乌斯环“未来太空艺术馆”、虚拟人宇航员“魏筱莱”、“2051未来之旅”等原创IP也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创意的想象力和新锐前沿的制作,通过航天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市场,打开了现场观众们对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全新思路。
未来宇航研究院基于自身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和多年来创业与投资的综合服务能力,发布国内首个商业航天行业大数据系统——未来天玑。未来天玑行业大数据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集合资讯采集和数据输出,为政府机构、商业航天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单位提供专业的综合数据服务,加深商业航天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用户高效决策。
此外,论坛现场还举行了两项重大签约仪式。
鑫精合、蕴盛航空与太空工厂三方共同携手,成功签约“数字增材制造中心”。数字增材制造中心是基于数据、软件、网络和信息,结合多维建模和仿真、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数字生态系统,整合了鑫精合的数字3D智造能力、蕴盛航空的数字运营能力,以及太空工厂打通航天制造、测试与交易环节的全供应链精准资源,将更有效地将航天器产品信息与物理制造过程连接起来,激发新的航天制造生产力,中心以数字化支撑系统为基础,满足航天产品交付要求,推动航天产业智能化生产。
元素征信渠道总监陈铮、汇金宇航供应链金融副总裁吴世良,共同出席“'未元'相承,数据资产助力商业航天”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元素征信作为人民银行首批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国家发改委首批试点的综合信用服务机构;汇金宇航则是国内首家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国际保函等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公司。两家公司强强联手,将实现通过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创新型企业征信服务,为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助力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多位权威产业界专家做主旨演讲,为商业航天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不同视角的鲜活实践案例。
飞书生态总经理王东围绕《数字经济时代飞书助力商业航天企业腾飞》主题做分享。他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效率是企业的护城河。从信息对组织的价值角度而言,飞书见证了包括商业航天等领域在内的越来越多创新型企业,从传统科层式组织“中央处理器”式的信息流动模式,向下一代网状组织的“分布式处理”式信息流动模式递进。
郝海生精航伟泰创始人兼CEO则从智能制造角度出发,做《基于模型操作系统的数字孪生虚拟实验室ModelStudio》的主旨演讲。据郝海生介绍,ModelStudio为用户提供基于MBSE、数字孪生的数字化产品集成开发及仿真验证环境,最终大幅提升智能无人系统的创新能力与研发效率,真正实现智能复杂系统设计“所思即所得”,填补了国家在智能复杂系统的数字孪生正向设计平台以及数字孪生教育平台的空白
最后,现场进入两场圆桌论坛环节,各位专家和企业嘉宾,对本次论坛的主题各抒己见,进行观点与思想的充分交流碰撞。
圆桌《空间信息助力数字经济》由丝路天图CEO雷磊主持,嘉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黄健熙,航天宏图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刘东升,中科星图副总裁史经业,世纪空间总经理助理屈鸿钧,麦飞科技CEO宫华泽,共同就数字经济时代的行业发展机遇与趋势、空间信息产业的国家政策、高校研究技术支持,技术应用及商业模式创新等话题展开了研讨。
圆桌《数字制造赋能商业航天》由太空工厂CEO宁少杰主持,来自精航伟泰、鑫精合、北京开运联合信息技术、阿米检测技术、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分会等机构的嘉宾,就企业数字化航天制造的应用及生产体系的先进性做出实例分享,并畅想航天制造生产链路未来的数字场景。
本次论坛,新老航天人汇聚一堂,共话数字航天新格局,沉淀了一系列数字信息服务、航天智能制造、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相关的前沿探讨与优质应用范本,进一步凝聚数字经济发展共识,为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言献策。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