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审美实践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中华大地上曾经生活着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党项、契丹、女真等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与汉族漫长的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文化认同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植根于不同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共同创造、精心培育、不...
道中华 | 蒙曼:中华诗歌怎样塑造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性格?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到中国这片土地上,形成共同的中华民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离开故乡,东奔西走,这才走出了中国的广袤疆域和灿烂文明。站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回望自己故乡的时候,会慢慢发现,作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思乡之情是永恒的,但是与此同时,故乡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一代代中国人...
古代匈奴和突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匈奴、突厥是汉唐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央政权频繁的接触中,双方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加深。纵观历史发展,匈奴、突厥与中央政权虽有过短暂的博弈、冲突,但团结凝聚、交流交融始终是二者关系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匈奴、突厥逐渐接受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均以中央政权为正朔...
为什么说“五胡入华”描述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史?
在匈奴汉赵政权可统计的263名官员中,匈奴114人(包括皇族),汉人131人,其他族群18人。后燕中央职官175人中能确定族属者的,慕容氏一族占26%,其他鲜卑人占11%,其他少数族群占10%,汉人占53%;军事职官110人中能确定族属者的,慕容氏—族占27%,其他鲜卑人占14%,其他族群占14%,汉人占45%;地方职官93人(刺史级34人)...
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影响
匈奴是夏人的后裔,鲜卑是黄帝的子孙。南北朝之后,黄帝几乎被塑造成北方各族的共同祖先。各个民族通过祖先认同,意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强化彼此间的认同。隋唐的帝王流淌着鲜卑族的血脉,他们的观念更加开放、更强调民族平等性。唐太宗曾对臣下表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清朝的建立,将中国的统一...
读懂新疆——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重要样本
只有基于以共同体史观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才能读懂新疆,才能读懂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才能读懂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新疆是中华文明陆路对外交流的最重要通道,成为中西文明交流的大磁石、大熔炉...
古代让人头痛不已的“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南匈奴人在汉室庇护下,逐渐融入中原农耕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在欧洲,匈奴人的后裔也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最终成为了匈牙利人的祖先。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中,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匈奴人的血脉,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祖先。
原创俄罗斯发现一座千年地宫,主人却是中国人,专家:他是个大英雄
汉武帝敢于亮剑匈奴也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晚年不纳忠言妄启战事也给当时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普通老百姓由于连年征战生活日益困苦,最终迫使汉武帝在晚年面对全体国民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罪己诏。在这份诏书里,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内外政策的得失,以及自己误信奸人造成巫蛊之祸所带来的危害,在最后...
匈牙利是中国在欧洲的亲戚?匈牙利人和匈奴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南匈奴归附汉朝(东汉),与汉人或其他草原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东汉时期,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长期拒绝依附中原王朝。公元146年,北匈奴在东汉和南匈奴的夹击下西迁到中亚锡尔河流域。公元160年,北匈奴在中亚锡尔河流域再次被汉朝击败。这是中国历史最后一次关于北匈奴的记载。
从大动乱到大融合:专家讲魏晋南北朝各民族“三交史”
其中第二阶段,是突破政治体及其固化的族群认同藩篱,推动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时期。以往有学者称之为“五胡乱华”。但是应该看到,这种突破,并非发端于华夏周边族群的“乱”,而恰恰是周边族群主动的“入”,以及华夏政治势力的接收甚至引导。早在西汉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称臣并从汉求助...